青川县打造“坝坝篮球”擂台赛 申报“中国篮球之乡”

发表时间:2023-12-28 00:06:38 来源:生态旅游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6日电 (鄢怀林)秒传、快攻、防守……24日,在广元市青川县全民健身中心举行的篮球比赛中,球员们矫健的身影、精准地投篮和激烈地对抗,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比赛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非凡。

  去年以来,像这样的篮球赛,每天、每周、每月在青川县都有上演。一场场看似普通的篮球赛背后,蕴藏的却是青川县精心打造的全民健身盛宴。

  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的青川县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已经建成天府旅游名县、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但该县旅游淡旺季特征明显,游客量变化很大。旺季一房难求,淡季门可罗雀的困扰一度让旅游业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境地。淡季如何扬长避短?青川县的解题之策是,通过常态化举办体育赛事,吸引外地客人来青川,刺激消费,盘活闲置资产,拉动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青川县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三人制“坝坝篮球”为重点积极地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力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体育”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篮球是人民群众最喜爱、参与度最高的体育运动之一,我们结合全县实际重点突出三人制‘坝坝篮球’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成立四川铜戈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立奖金,举办擂台赛,以此提升名气、吸引人气、凝聚商气,助推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青川县体育事务中心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三人制“坝坝篮球”擂台赛由四川铜戈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采取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年度总冠军赛制,每天有比赛。

  据了解,青川县三人制“坝坝篮球”擂台赛,自今年10月10日开赛以来,累计吸引了四川、重庆、上海、广东、贵州、陕西等省(区、市)的球队近800支,累计比赛场次近1700场。持续不断的篮球赛事极大地丰富了群众夜生活,推进县城区“夜经济”向多领域、高层次、健康化发展,增强夜间消费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年度总冠军比赛,录取前四名,分别给予50万元人民币(含税)、8万元人民币(含税)、4万元人民币(含税)、2万元人民币(含税)奖金。”四川铜戈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设立巨额奖金只为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篮球高手来青川。

  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光靠丰厚的奖金吸引还不够。为了让比赛更专业,青川县协调引进有关企业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标准三人制篮球场、标准五人制篮球场,以及灯光、音响、大屏幕、移动式看台等配套设施,盘活青创空间闲置门面52间。聘请国家级篮球裁判员来青川举办培训班,培训以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县篮球协会骨干成员为主的篮球裁判员65名,培训篮球赛事直播人员30余人次。

  青川还建立三人制篮球精英库,逐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篮球教练员、裁判员。邀请川陕甘毗邻县区及广元周边县区参赛青川县三人制“坝坝球”擂台挑战赛,稳步提升赛事影响力。与商务、文旅等部门密切合作,谋划赛事配套文旅商贸活动;与该县农业农村部门密切合作,积极争取举办全省第二届村BA赛事;与国家、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密切沟通,努力争取资金、项目;邀请唐雪梅、董顺江等青川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网红球员、优秀篮球运动员等宣传推介赛事活动,营造氛围,逐步扩大青川三人制“坝坝篮球”擂台挑战赛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办好赛事,青川县将积极与各省、市篮球协会、知名篮球俱乐部、体育类高校对接,引进国家级、省级等青少年三人制篮球比赛。通过“体育+旅游”“体育+研学”等形式,吸引外地游客驻足青川,打造集吃、住、行、游、购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从而带动消费,并积极争取申报“中国篮球之乡”。

  不仅如此,该县还将积极谋划布局各类商业业态,在青创空间内打造夜宴、夜游、夜购、夜演、夜练等新业态,形成县城区又一夜间经济消费目的地、打卡点,把青创空间建成全县新晋网红体育场馆。

  “目前县上已经把青川县三人制‘坝坝篮球’擂台赛纳入全民健身目标考核,出台了考核细则,设置了分值。”青川县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该县将用好目标考核这个指挥棒,充分的发挥好激励、奖惩作用,切实调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积极性,努力把青川县三人制“坝坝篮球”擂台赛办成国内知名的品牌赛事和全省标杆体育赛事,力争每年至少吸引10万名篮球爱好者和游客到青川比赛、旅游,通过体育赋能旅游,促进文旅体深层次地融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完)

  ①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