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囊谦尖作村生态管护员:用脚步丈量生态用绿色书写使命

发表时间:2023-12-06 03:59:08 来源:媒体关注

  沿着平坦的盘山公路,车子行驶在层峦叠嶂的大山之中,远处夹道的山峰雄伟挺拔,近处美丽的格桑花开得正艳。伴着一路美景,我们来到了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着晓乡尖作村环保人员的驻扎点。

  着晓乡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西北部,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寒冷干燥,气候恶劣。

  多杰旺扎、尕卓达、桑朋等人是尖作村草原生态管护员,我们去时,他们正在帐篷内煮茶,不远处草原上的小精灵——鼠兔偷偷望着这些前来的陌生人。在着晓乡,像他们这样的草原生态管护员共有43名,他们分成小组,轮流巡山、捡拾垃圾、保护野生动物。

  他是尖作村一名生态管护员,日日夜夜守护在他从小长大的草原上。多杰旺扎文化程度不高,只会几句简单的汉语,但他把“青海最大的发展在生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说得非常有力。玉树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之源,对全国的生态环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4年,多杰旺扎成为生态管护员,这对于他来说十分开心,不仅仅可以为自己从小长大的家乡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能通过个人的劳动,赚取生活费。

  “我小时候,草山上除了牛羊等动物的尸体外,没有塑料垃圾。”多杰旺扎回忆着,“但现在你看,垃圾慢慢的变多。”他给我们翻看手机中的照片。

  尖作村环保人员驻扎点前就是通往杂多县的主干道,车流量大,过往人员多,产生的垃圾也不少,许多农户都是“各扫门前雪”,对于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几乎无人问津。“这样可不行啊,保护自然环境不能仅仅把自己的门前收拾干净。”多杰旺扎说。后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着晓乡道路两侧设置了垃圾集中处置点,呼吁农户们将垃圾集中放在处置点,最后由垃圾车统一拉走。

  作为生态管护员,就是要用脚步丈量辖区的草山,熟悉草山上的每一种动植物。巡山,是他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每天到达驻扎点,多杰旺扎集中好队员,准备好干粮和水,往草山深处走去,每天至少要行走30公里。有时救助一只小鸟、有时取掉抓捕兔子的扣子、有时随手带走地上的垃圾……他们用脚步再一次熟悉养育自己长大的草山。

  狂风大雨说来就来,他们就像一座座山,坚定地矗立在那里,用心守好草原上的每一棵草,每一只动物。

  每遇到一些重要的时刻,比如春季万物开始生长、夏季降水增多时,43名管护员就全体出动,分散在着晓乡的各个草山的角落。他们穿着厚重的靴子和棉衣,笨重地走在草山上,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平日里外出,看到路边的垃圾,他就放在自己车内拉走,对于环保这件事,从成为管护员的那一刻起,他就从未想着停止。

  冬季遇到道路结冰,管护员就会想办法铲除冰面,保证农户出行方便,车辆行驶安全。“我既然拿了这份工资,就应该全心全力做好这一份工作。”多杰旺扎坐在草原上说。

  他的身后是“尖作村环保人员驻扎点”的字样,帐篷顶部的国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红得耀眼,在帐篷内,几床被子、生活用具、干粮随意摆放在地上,“晚上的值班人员就住在这里。”多杰旺扎介绍着帐篷的作用。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近年来,着晓乡积极实施《着晓乡生态卫生整治方案》,全面落实生态卫生整治措施,在各级政府的积极领导下,组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监督小组,明确成员的工作职责及卫生责任区域,讲明相应的奖惩措施,全方位开展卫生整治工作。

  “现在农户们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大家都能把垃圾放在该放的地方。”多杰旺扎说。在卫生整治方面,着晓乡形成了上级积极引导,农户努力配合的良好风气,在各村宣传栏设置环境卫生曝光台,对随意乱扔乱倒垃圾和监督小组检查不合格三次以上的人和事进行曝光,遏制破坏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在各村形成人人参与卫生清洁的氛围。

  垃圾少了,误食垃圾死去的牛羊少了,草原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房前屋后、道路两边、河道沿岸卫生整洁,垃圾妥善处理……着晓乡全体人员正在为打造绿色、生态、清洁的美丽着晓而努力。多杰旺扎说:“希望我以后还能继续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卫生做贡献,这是我的家乡,更是所有人的家乡。”

  着晓乡党委书记才旺仁增在采访时说,“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发动党员干部和生态管护员,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将生态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目的是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

  近年来,囊谦县从始至终坚持以“党建红”底色绘好“生态绿”图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倾力打造一幅“山青、水绿、天蓝、旗红”的多彩画卷。

  “我们将不顾一切代价做好生态保护!囊谦作为青海的南大门,是澜沧江的源头,生态保护特别的重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好金山银山。”囊谦县委书记石大存说。(图文/肖生珍)

  这项基于中国子午工程拓展的“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推动人类社会解开更多空间奥秘。

  在十一大学科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中,中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1个,约占1/4。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企业正在全力加码前瞻性布局,储备大量核心技术,助力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水平发展。

  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答题,惠普与20多万家中小企业组织深入合作,中国市场是惠普打造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

  “三北”工程,是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大决策,揭开了我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治理修复的序幕。

  开放数据是开放科学的基本要素,也是支持研究可重复性的关键。30日,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首次对外发布《中国开放数据白皮书2023》。白皮书显示,中国科研群体对开放数据有较高的接受度和支持度,有78%的受访者赞成公开研究数据成为惯例。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开启战略合作,中科星图将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项目落地合肥。

  浪潮信息高级副总裁刘军说,模型的大小、训练所需参数量的规模等因素直接影响智能涌现的质量。

  当癌细胞缺少一种重要蛋白时,能激活免疫系统的“备用机制”来对抗癌细胞。

  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社会和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一招。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人员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本期带您走近五位科技工作人员,在他们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里感受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

  11月底的北京,寒风凛冽,北京顺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内人流如织,热闹非凡。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科技成果展暨首届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南京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举行,共展出200余项“硬科技”“黑科技”成果,吸引了近5000人次参观。

  “活化石”植物保存了从形态学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认识植物进化中间环节的重要研究材料。

  1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联合举办的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丝路电商”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高品质的产品“触网”。

  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