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丨论森林康养的功能、价值及路径

发表时间:2024-02-21 02:31:44 来源:资讯中心

  健康中国战略是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治国理政方略,报告说明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同时,报告也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目标,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下,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慢慢的变成了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下的社会主要矛盾。森林康养作为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紧扣新时代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矛盾的破解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而这种将民生与生态相结合,把“健康中国”深度嵌入“美丽中国”发展的策略的思路也将成为中国森林康养发展新的增长点。

  森林康养是指以优质的森林资源为依托,融合了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念,以全方面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类疗养、康复、养生和休闲活动。森林康养的第一要义是健康,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方法是养疗结合,从以上四个层次对森林康养进行剖析。

  森林康养以人的健康为第一要义,个体健康是森林康养的目标与归宿。个体可以针对自身不同的康养需求选不一样的森林康养项目,如各类游憩、保健、治疗、养生等活动,恢复、维护、调节和促进人体健康水平,实现人体各项身体机能的平衡并保持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以人为本作为森林康养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人”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森林康养的发展为了“人”,森林康养发展依靠“人”,森林康养发展成果由人们共享。要坚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森林康养的发展,要把推动森林康养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作为森林康养的最终目的,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森林康养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基础要求,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社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策略,有利于实现森林康养的创造性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基,同时也是森林康养发展的现实路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践行绿色发展方式,不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将为森林康养奠定坚实的绿色发展基础。

  “养”“疗”结合是森林康养的根本方法,森林康养不仅有旅游、休闲、养生、健身等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康养活动”,还有针对亚健康人群、老年人和病体康复群体的“疗愈活动”,旨在实现舒缓压力、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等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森林康养的“养”“疗”结合方法建立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深层次地融合的基础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提倡以回归自然的方式来进行身心康养。

  森林康养作为一种顺应国家绿色健康发展的策略,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既遵循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试点等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策略高度契合,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舒缓个体的身心压力,重塑健康、均衡的生活状态,因而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体层面而言,森林康养均具备极其重大价值.

  森林康养产业在充分的发挥其生态产业优势的同时,也兼顾了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地实现了“经济民生”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森林康养则很好地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过程中更加倡导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环境。

  只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森林康养才是可持续的生态产业,我国当前正大力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许多省份都开始依据自己生态资源特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试点建设,这些都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反之,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显现,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兼顾了公民健康和民生发展,将有利于助推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真正的完成可持续发展。

  习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因而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也必然离不开这一根本的价值导向,随着森林康养产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相关产业规模也将逐步扩大,这将为许多偏远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被创造出来的更多就业岗位也将有效提升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一方面,森林康养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将助推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另一方面,秉持绿色、健康发展理念的森林康养,也满足了都市上班族们对优质生态环境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释放压力、调节身心平衡的休憩之地,与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相契合。

  习曾指出,“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人民对于优美环境、健康自然的生态产品的需求就显得更为突出了,而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正好契合于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趋势。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树立与普及带动了森林康养产业的整体发展,森林康养不但契合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作为新兴起的产业也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森林康养作为一项全新的产业模式将带动养老护理、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形成涵盖健康、医疗、娱乐的庞大的新型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日本曾有研究机构对森林康养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一组在东京工作的37岁~55岁男性实验对象体验了一次深度森林康养活动,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对比该组实验对象此前的血液样本数据后发现,实验对象在经历森林康养前后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为实验对象血液中的自然杀伤免疫细胞的活性都得到了提升,且抗癌蛋白的数量相较于森林康养前也更多了。

  可见,如果能定期在森林康养基地适当开展符合自己身体健康条件的活动,将有效激发自身免疫能力,缓解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促使各项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和改善。因为森林康养能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中对身体有好处的积极影响因素,有助于人体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同时更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帮助患有循环、神经、血液、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患者激发自身机体的修复能力,再辅以相应的医疗和康复训练,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将产生积极作用。

  森林康养基地能为长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都市人提供一块远离喧嚣的静谧之地,对调节个人心理健康状态具有积极影响。因为森林康养基地一般以林地为依托,林地除了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之外,还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一方面负氧离子能中和有毒有害化学气体,另一方面负氧离子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调适情绪并舒缓压力。同时,森林中的“芬多精”能杀死病菌,促进新陈代谢,起到稳定情绪、缓压健心的作用。

  实现森林康养的有序发展,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当前,森林康养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很多方面尚不健全,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有关标准不规范等问题。所以,为防止因此而导致的市场秩序混乱,甚至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难以处理的后果,必须对全国的森林康养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因此,相关行政主任部门应该深入森林康养产业之中进行当地考验查证,察觉缺陷、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康养产业规划布局。

  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基本的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市区还应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制定省级层面的细化规定,从宏观上统筹省级层面的森林康养发展,避免一拥而上、各自为阵、同质化严重的乱象。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可以与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国家公园体制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规划相结合确定试点,参考国外相对成熟的经验,从而通过试点先行的方式带动整个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实现森林康养的持续发展,一定要解决生态问题。森林康养的发展应秉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观。

  一方面,以森林康养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森林康养基地一般以林地为依托,在当前自然保护区受到严格保护的情况下,依照国家发展规划推动多类型、多层次生态公益林建设成为双赢的选择,这将有利于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应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森林康养基地的环境承载力,应秉持着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能够最终靠科学规划、合理论证、阶段开发等方法,有效化解生态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三者的有机统一。

  实现森林康养的规范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森林康养制度建设可分为行业制度规范与行业法律和法规两部分。

  第一,应强化森林康养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以制度促发展,推动森林康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必要的管理和监管机构。

  第二,森林康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因为森林康养产业涉及诸多领域,因此,可针对当前森林康养所面临的问题,促进相关法规的衔接和完善,为森林康养的发展扫清障碍。

  实现森林康养的高质发展,必须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对于森林康养相关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学校教育与在职培训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依托各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森林康养方面的专业人才,学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开设森林康养相关课程,强化相关学科建设,建立完整森林康养教育。

  另一方面,森林康养产业也应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逐步提升在职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

  此外,还应当积极推动森林康养产业的模式创新和科研创新,积极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

  ◎作者简介:黄艳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 老年护理、森林康养与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