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相声的“全能学霸”吴振棣保研中国科学院

发表时间:2024-02-02 08:15:50 来源:资讯中心

  拒绝“摆烂”,远离“躺平”,大学四年,他一直在路上。做林学的坚定守护者,当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文化的传播者,自编多部喜闻乐见的校园曲艺作品,让传统文艺在校园传承。他还是同学们眼中的全能学霸班长,科研、曲艺、主持、诗歌创作样样精通,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参与过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并获得金奖。

  大学四年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现在被保研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全球变化生态学方向。他,就是2020级林学院林学类专业1班的本科生吴振棣。他还有个特别身份,校笑林苑相声协会会长。22日,记者正常采访了吴振棣,了解他的成长经历。

  每当谈起曲艺文化,吴振棣总是有说不尽的创意与想法……吴振棣从5岁起就开始接触相声,13岁第一次登台表演相声,练习贯口、研究技巧、琢磨抖包袱,在其中他下了不少苦功夫。在一次线上的曲艺学习中,吴振棣巧遇了相声名家马军先生,为了争取到更多学习机会他主动联络积极请教。

  正如吴振棣回忆的一样,“那一段时间无论是睡觉前,还是往返教学楼的途中,只要有空余时间都会去琢磨相声的包袱、技巧,反复思考后会将自己的想法,如何通过线上方式向马军先生请教。”时间久了,马军也记住了这个喜爱相声的非科班出身的“小相声迷”,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马军被吴振棣的执著打动,将他收为预备弟子。

  “马季杯”相声展演现场大学期间,他结合青年人关注的感情问题为线索编排了相声作品《现场征婚》。这部作品从全国110所高校336组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第四届“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大赛决赛,他与搭档赵勇行的精彩演出获得阵阵掌声,最终获评“风采才俊”奖。

  “相声是中国曲艺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想通过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让更多人喜欢并愿意接触相声,喜欢上我们的祖国自己的曲艺文化。”为了将这个目标实现,吴振棣在担任学校笑林苑相声协会会长期间,组织并且开展专场相声表演、相声操场撂地、传统曲艺知识线上答题等活动,让喜爱曲艺文化的同学们有了一方施展才艺的舞台,也在笑声的传递中让曲艺文化浸染校园,除此之外,吴振棣也加入到慰问演出的队伍中,他的表演为海警部队的官兵、县里的留守老人们带去笑声。

  “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面是以表演经典传统相声为主,比如《绕口令》《打灯谜》《学评书》等,还在此基础上创作适合大学生的新作品,比如我们这次比赛的节目《现场征婚》,还有刚刚写完初稿的《如此老爹》《无从下手》,为的是反映大学生活,弘扬正能量,讽刺不良现象。”吴振棣说,他们相声协会的宗旨是“增强文化自信,传播曲艺文化,丰富校园生活”。

  “在大学阶段,黑龙江省曲艺团的老师会对咱们进行培训,教给我们一些技巧,让我们更好地表演,更好地赢得大学里的观众。我对相声表演的理解现在还比较浅,正在跟马军先生系统地学习传统相声里面的精华。我觉得相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里面重要组成成分,首先要肯定它是语言的艺术,一个好的相声作品应该有情节、有人物,应该有内涵,我现在就是处于追逐心目中理想相声的路上。”吴振棣喜欢琢磨,善于在学习生活中捕捉灵感和正能量,他通过山东快书的曲艺表演形式,原创的《燃灯校长张桂梅》《心理健康古今谈》《吃元宵》作品,用诗歌形式歌颂塞罕坝精神的《坝上林魂》作品,得到了大家的欢迎与认可。

  说起为何报考林学专业?吴振棣说“那应该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吴振棣出生在有着“华夏枣都”之称的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童年是伴着家乡绿海绵延的万亩枣林长大,这也让吴振棣很早就知道农林发展对于家乡建设的重要。

  高中期间的吴振棣酷爱历史,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人经典传记,有这样一位老人让他久久不能忘记——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耄耋之年仍坚持下田,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杂交水稻研究一线,为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一直奋斗在科研的道路上,这些都让我深深震撼,他呼吁广大青年要肩负理想投身祖国建设,也更加坚定了我想要投身农林行业的目标。”吴振棣动情地回忆道。

  怀揣着对农林知识的向往和自身综合发展的考虑,吴振棣最终选择报考了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开启了他与林学的奇妙缘分。大一刚入学时,吴振棣就给自己设立了目标:刻苦学习,争取成功保研。为了这个目标,吴振棣也吃了不少苦头,因为高中分科时没选化学的他,在这里却要学习各类化学知识、参与化学实验。

  吴振棣说:“我必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追赶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步伐,现在看来所下的功夫都不是白费的,扎实的化学知识让我对以后的应用研究都充满自信。”

  在上大学之前,吴振棣始终觉得林学人一定过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当他真正进入到林学专业的学习中,常常要在林场泥泞的小路中给树木测量,上山实习时要忍受着各种蚊虫的叮咬,在炎炎烈日下扬起沉重的斧头去伐树取样……

  林场实践时,“在一次树木测量的实习中,当时正值炎热夏季,我们要在不平坦的土地上完成对实验树的砍倒、取圆盘、称重、计算树龄等工作,高温天气与不平坦的地面给实验操作加大了难度。为了顺利完成测量,任何一个人都汗流浃背累到虚脱,贾炜玮老师在下山后请我们每一名同学吃了一根雪糕,那根雪糕是我有史以来吃过最好吃的雪糕,至今还难以忘记大家一起奋斗的场景。”吴振棣激动地讲述着实习的故事。

  入学时,吴振棣就曾被这样一句话吸引,“林业人是非常幸福的,别人旅游的地方就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大学四年的学习,也让他深深明白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林学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人的默默坚守,他们用苦与累坚守在森林保护战线上,为生态发展做贡献,新一代的林学人也在默默传承这份坚守。

  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吴振棣在学习中了解到水曲柳树是木犀科的渐危树种,在黑龙江省盐碱地区却有着一定量的水曲柳小老头林。吴振棣积极组建学生团队,结合森林培育方面的知识开展了水曲柳逆境苗木成长特性的研究,这项研究为开发逆境植物种质资源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为了争取到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吴振棣总会吝啬掉自己的休息时间,收集资料、反复阅读大量英文期刊、接触前沿成果……这些努力都为他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IGEM比赛是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赛事,这项比赛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生命科学学院每年在参赛前,都会向其他学院的优秀学子抛出橄榄枝。看到队员招募信息后,吴振棣彻底心动了,通过整个假期的培训、实验操作、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他最终成为NEFU-China的一员。

  “这个大哥哥讲的森林防火知识好有趣,还有可爱的大吉祥物,我们都很喜欢他讲的防火故事。”在延兴小学的课堂上,吴振棣讲授的环教知识深受小朋友的喜欢。为了上好每一堂环教课,吴振棣都会针对授课对象年龄、授课时间、授课形式等因素,完成整个课程的安排设计。在担任绿色协会志愿者期间他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针对中小学组织并且开展了十余场科普环保宣讲。吴振棣在宣讲为了更好地践行环保理念,他先后在学院组织并且开展图书捐赠、废品回收等活动。在一次到明香小学的捐赠活动中,吴振棣以“情系美丽高岭,探寻林业奇迹”为题,为小朋友讲述塞罕坝的故事。“当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声音喊出塞罕坝精神时、当看到小朋友为了森林受到破坏感到难过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也能这样有意义,也许一粒稚嫩的绿色种子悄悄地种在了小朋友们的心中,我相信终将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吴振棣说。

  目前,吴振棣正处在完成大学毕业设计阶段,他选择的研究方向是东北森林冻土区土壤,主要是依据土壤当中不一样的种类磷元素的组成和驱动因素,进而为冻土固碳提供理论支持。当谈到为何会选择这样的研究方向时,吴振棣表示,“我们的祖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社会各界都在携手努力让我们的世界天更蓝、水更清,我也想通过个人的研究内容为发现冻土在碳汇方面的价值和功能起到点滴作用,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