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概念内涵、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3-12-28 00:05:30 来源:资讯中心

  摘要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将在中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森林康养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才在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正处在不断摸索前进中的起步阶段。在分析现有森林康养定义的基础上,对森林康养的概念、功能和科学内涵进行了阐释,并从消费对象、产品内容、建设主体等方面对森林康养产品做了分类。对森林康养发展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设计,加强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统筹,构建良好的森林康养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建设森林康养综合体,加强科研监测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提供优质的森林康养服务,加强宣传和营销、提升森林康养品牌知名度。最后,从森林康养内涵和外延研究、森林康养试点示范、森林康养基地与现有森林旅游实体或保护地关系、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价、森林康养发展与森林保护关系等方面做了讨论。

  人类健康问题已是当代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习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精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发展健康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将成为21世纪全球的重要产业。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产业规模目标突破8万亿元,2030年突破16万亿元。森林康养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孙抱朴,2015),在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呈现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势头。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健康服务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并指明了方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到2020年,森林康养和养老基地500处,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5~10个。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

  森林康养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四川、湖南和北京等省市率先开展了试点建设。2015年,四川省林业厅公布了首批10家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名单。2016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在全国开展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首批包括18个基地,覆盖13个省份。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也积极推动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先后批准了135个(2016年36个,2017年99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筑设计企业,覆盖了26个省份。2017年,湖南省林业厅认定了青羊湖等20个全省第一批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

  森林康养起源于德国在20世纪创建的森林浴。德国巴登·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有研究表明:森林环境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降低血压及脉搏率,减轻心血管负担(Lietal.,2011);森林浴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高血压症状(Maoetal.,2012)。森林浴在日本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1982年日本林野厅首次提出将森林浴纳入健康生活方式,2006年正式提出森林疗法(上原厳等,2007)的概念。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分别以森林休养(Leeetal.,2013)、森林调养(徐启佑,2007)的概念进行发展。进入21世纪后,森林浴和森林疗养在全球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并不断向森林康养层面演进。Konu(2015a)提出了利用虚拟产品研究开发森林康养产品,并提出了基于人种志方法与游客共同开发森林康养产品(Konu,2015b)。Komppu-la等(2017a)不但介绍了芬兰的森林康养旅游,而且还开展了基于满足日本游客需要的芬兰森林康养旅游服务设计(Komppulaetal.,2017b)。

  森林康养尽管起源于森林浴、森林疗养,但是又不一样,是森林浴和森林疗养在发展过程中内涵深化、外延拓展的高级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们国家森林康养的发展,有必要对森林康养的概念、内涵进行系统梳理,对其与森林疗养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科学辨析,对其产品做科学归类,对其发展路径进行科学设计。

  本文探讨了森林康养的概念,并辨析了其与森林疗养等相关概念的关系,系统阐释了森林康养的科学内涵,归纳总结了森林康养的产品类型,并设计了森林康养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期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1.1什么是“康养”根据《新华字典》(2011年修订的第11版第265页和第575页),“康”主要有“安宁”和“健康”之意。“安宁”主要指康乐、康平、康宁;“健康”主要指无病、康健、康泰、康复。“养”主要有“抚养”、“培养”、“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之意。“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主要指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因此,从字面上理解,“康养”就是维持、保持和修复、恢复身心健康的活动和过程的总称。

  1.1.2现有森林康养定义刘丽勤(2004)较早地提出了森林公园的“康养”一词,但没有对“森林康养”进行明确定义,现有的森林康养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玉屏山宣言》定义。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通过的《玉屏山宣言》(佚名,2015)提出: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对人体特殊的功效为基础、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食品、浓郁的森林文化等主要资源,结合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理念,辅以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开展利于人体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服务活动。

  (2)四川省林业厅定义。《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森林康养是指以森林对人体的特殊功效为基础,以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原理为理论支撑,以森林景观、森林环境、森林食品及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开展的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养颜健体、养生养老等为目的的活动,是所有依托森林等林业资源开展的现代服务业的总称。

  (3)湖南省林业厅定义。邓三龙(2016)提出:森林康养是指把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

  (4)其他定义。刘朝望等(2017)认为:森林康养以森林ECO为依托,充分的利用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资源,科学地发挥森林环境因子的康体保健功能;结合森林观赏、静养、体验、娱乐、运动、饮食等,帮助到访者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增进(维持)其身心健康。

  吴兴杰(2015)认为: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健康美味的森林食品、深厚浓郁的森林养生文化等为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延缓生命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养生等服务活动。

  1.1.3狭义和广义的森林康养概念根据以上有关康养和现有森林康养的定义,作者觉得森林康养的概念可大致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森林康养定义为:森林康养以优质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森林环境为基础,以健康理论为指引,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支撑,开展以森林医疗、疗养、康复、保健、养生为主,并兼顾休闲、游憩和度假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

  广义的森林康养定义为:森林康养是依托森林及其环境,开展维持、保持和修复、恢复人类健康的活动和过程。

  狭义的森林康养更突出医学理论在森林发挥康养功能中的主导作用,而广义的森林康养则是指一切依托森林及其环境开展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和过程。

  1.1.4森林康养与相关概念的辨析(1)森林康养与森林医学、森林疗养、森林养生。森林医学是从医学的角度研究森林对人体所具有的治疗、康复、保健和疗养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吴楚材等,2010)。森林疗养是通过让参与人员置身于森林之中,有效地利用森林环境,同时辅助其他必要的疗法和人为干预,通过享受森林带来的愉悦和快乐的同时,达到疾病预防、减压、康复、保健等效果的替代治疗方法(南海龙等,2013)。森林养生是指游客选取比较合适养生的森林区域,通过参加养生项目达到内在心理轻松和外在身体健康的良好状态的一种旅游方式(唐建兵,2010)。

  森林疗养主要是针对疾病的预防,压力的缓解,病体的康复,以森林医学为核心,以医学实验数据为依据,其主要目标群体是亚健康人群和不健康人群,必须有医学专业性强的辅助设施。森林养生则也不一定强调医学基础,重点在于“养”字上,包括保养、涵养和滋养。森林康养是以维持和修复健康为主,并不严格地需要医学的佐证,重点定位于对人群的康复作用(Lee,2015),适合所有人群,包罗万象(刘立军,2016)。

  因此,森林医学是森林疗养、森林养生和狭义森林康养的医学基础,森林疗养和森林养生是狭义森林康养的重要形式和核心产品(图1)。

  (2)森林康养与生态康养、康养旅游。李后强等(2015)提出了“生态康养”概念,生态康养指在有充沛的阳光、适宜的湿度、洁净的空气、安静的环境、优质的物产、优美的市政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等良好的人居环境中生活,并通过运动健身、休闲度假、医药调节等一系列活动调养身心,以实现人的健康长寿。从这个层面可以认为森林康养是生态康养的一种重要形式。

  王赵(2009)提出了“康养旅游”概念,康养旅游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基础上,结合观赏、休闲、康体、游乐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复健等目的的旅游活动。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051-2016),提出:康养旅游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康养旅游已经被国家旅游局正式确立为新的旅游方式(任宣羽,2016)。

  因此,可以认为生态康养是康养旅游的一种形式,森林康养作为生态康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理所当然地是康养旅游的一种形式(图2)。

  (3)森林康养与森林旅游。森林旅游是指任何形式的到林区(地)从事旅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Getz,1992)。森林旅游能够理解为依托森林及其环境而开展的一切旅游活动。因此,从这个层面理解,森林康养是森林旅游的组成部分,但二者又不是完全包容和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唐军,2016)。森林康养侧重于以维持和修复人的身心健康为重点,尽管绝大部分的森林旅游活动也都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起到维持或修复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但是森林旅游还包括许多其他侧重点的旅游活动,例如会议、商务等森林旅游活动。

  1.2.1森林康养的功能森林康养的目的是使人放松身心,追寻快乐,増进幸福感(任宣羽,2016)。而幸福可以简单理解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Warren,2002)。因此,森林康养的基本功能可以总结为:养身(身体)、养心(心理)、养性(性情)、养智(智慧)、养德(品德)“五养”功效(向前,2015),其中以养身和养心为核心,以养性、养智和养德为补充(图4)。

  1.2.2森林康养的科学内涵(1)以良好的森林资源和环境为基础。森林康养以良好的森林资源和森林环境作为发展基础。第一步是要良好的森林景观,要求有一定规模的以地带性乡土植被为主的森林,在保障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森林景观的营造。其次要良好的森林环境,包括优质充足的水源、良好的空气质量、较高的负氧离子含量、丰富的植物精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相对安静的环境等。

  (2)以人的康养需求为导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1943),不同的人对森林康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需求,有些是修复身体健康的需求,有些是寻求心理健康的需求,有些是寻求身心健康的需求。因此,森林康养应该以不同人群的康养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康养项目,开发不同类型的森林康养产品。

  (3)以科学的健康知识为支撑。森林康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森林旅游,必须以科学的健康知识为支撑的。任何一个森林康养项目的建设,任何一个森林康养产品的开发,都必须有科学的健康理论和健康知识作为指导,不论这些健康理论和健康知识是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或者是二者兼有。而且这些健康理论和健康知识必须让游客充分了解、并参照指导自身的康养活动。

  (4)以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为依托。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一是需要尽可能多地满足不同人群康养需求的森林康养产品。二是根据不同人群的康养需求,通过康养课程的形式把同类需求的康养产品串联起来,并以课程的模式开展森林康养活动。

  (5)以完备的配套设施为保障。完备的森林康养配套设置包括森林康养基地外部和内部的配套设施。

  森林康养产品的类型,可以根据消费对象年龄、消费对象健康程度、消费对象主导需求、费用、产品内容、产品体系和建设主体等方面进行分类(表1)。

  从消费对象年龄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森林康养的需求和偏好是不一样的,其森林康养产品可分为少儿型、青年型、中年型和老年型4个层次。少儿型森林康养产品更多地偏重对森林和环境的认知,培养其良好的三观;青年型森林康养产品更多地偏重森林运动、森林体验等;中年型森林康养产品更多地偏重森林休闲、森林体验和森林辅助康养等;老年型森林康养产品更多地服务和森林辅助康养等。

  森林主导康养、森林运动康养、森林体验康养、森林辅助康养、森林科普宣教康养、健康管理服务6种森林康养产品

  单一型森林康养产品、少类型森林康养产品、多类型森林康养产品和森林康养综合体4种森林康养产品

  政府、集体、企业、家庭、非政府组织和混合主体等6种主体建设和提供的森林康养产品

  从消费对象健康程度看,森林康养产品可以分为健康类、亚健康类和不健康类3个层次。健康类森林康养产品更多地偏重在“康”上面,即通过开展诸如森林观光、森林运动、森林体验等活动,维持身心的健康;亚健康类森林康养产品介于“康”和“养”之间,即在“康”的基础上,通过适度的“养”来修复身心健康,达到健康的状态;不健康类森林康养产品则主要偏重在“养”上面,即主要通过森林疗养、森林康复等活动,来修复和恢复身心健康。

  从消费对象主导需求看,森林康养产品可以分为养身型、养心型、养性型、养智型、养德型和复合型6种。养身型森林康养产品偏重以维持和修复身体健康为主,例如森林运动、森林体验等;养心型森林康养产品偏重以维持和修复心理健康为主,例如森林幂想、森林和森林文化体验等;养性型森林康养产品偏重以维持和修复良好的性情为主,例如森林太极运动、森林音乐体验等;养智型森林康养产品偏重以获取知识、提高智力为主,例如森林科普宣教、森林探险、森林科考等;养德型森林康养产品偏重以提高品德修养为主,例如森林文化体验、生态文明教育等;复合型森林康养产品是指包括两种以上主导需求的森林康养产品。

  从费用看,森林康养产品可以分为免费类、低收费类、中收费类和高收费类4种。不同的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消费能力,选择不同费用的森林康养产品。

  从产品内容看,森林康养产品可以分为森林主导康养、森林运动康养、森林体验康养、森林辅助康养、森林科普宣教康养、健康管理服务6种(图5)。

  2.5.1森林主导康养森林主导康养是指以森林自身良好的环境和景观为主体,开展以森林生态观光、森林静态康养为主的康养活动,让游客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森林和大自然的魅力,陶冶性情,维持和调节身心健康。具体产品例如森林观光、森林浴、植物精气浴、负氧离子呼吸体验、森林冥想和林间漫步等。

  2.5.2森林运动康养森林运动康养是指游客通过在优美的森林环境中,主动地通过肌体的运动,来增强机体的活力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康养活动。具体产品例如丛林穿越、森林瑜伽、森林太极、森林CS、定向运动、森林拓展运动、山地自行车、山地马拉松、森林极限运动、森林球类运动等。

  2.5.3森林体验康养森林体验康养是指游客通过各种感官感受、认知森林及其环境、回归自然的康养活动。森林体验康养主要包括森林食品体验(康养餐饮、森林采摘)、森林文化体验(森林体验馆、康养文化馆)、回归自然体验(森林探险、森林烧烤)、森林休闲体验(森林露营、森林药浴)、森林住宿体验(森林康养木屋、森林客栈)等。

  2.5.4森林辅助康养森林辅助康养是指针对亚健康或不健康的游客,依托良好的森林环境,辅以完善的人工康养设施设备,开展的以保健、疗养、康复和养生为主的康养活动。具体产品项目例如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中心、森林颐养中心、森林养生苑等。

  2.5.5森林康养科普宣教森林康养科普宣教主要是指对游客开展森林知识、森林康养知识、养生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等活动。具体产品项目例如森林教育基地、森林野外课堂、森林体验馆、森林博物馆、森林康养文化馆、森林康养宣教园和森林课堂等。

  2.5.6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指为游客开展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服务的活动。具体产品项目例如健康检查评估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康养培训学校等。

  从产品体系看,森林康养产品可以分为单一型森林康养产品、少类型森林康养产品、多类型森林康养产品和森林康养综合体4种。森林康养综合体是指基本包括了各种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程度、各种主导需求、不同内容类型的综合型森林康养产品的提供地。

  从建设主体看,森林康养产品来源于包括政府、集体、企业、家庭、非政府组织和混合主体等各种主体。政府是森林康养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建设发展的推动者和公共配套服务的保障者;集体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和森林康养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企业是森林康养产业的核心建设者和森林康养产品的核心营销者;家庭是森林康养产品提供的基本单元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最广泛群体;非政府组织是确保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混合主体是多种形式主体的组合,通过调动各种力量提供更多、更好的森林康养产品。

  3.1.1提升森林康养的战略地位,把森林康养纳入我国大健康战略森林康养作为保障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未纳入我国的大健康战略中而缺乏国家层面的系统政策支持(铁铮,2017)。因此,需要联动林业、发改、财政、卫计、国土、旅游、农业、水利、交通、工商、教育及环保等职能部门(刘拓等,2017),把森林康养纳入到国家大健康战略中去,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刘泽英,2017),共同推进森林康养的发展。

  3.1.2做好森林康养发展顶层设计(1)国家层面制定《全国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对今后10~20年全国森林康养发展进行顶层设计。(2)各省市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省级层面的《森林康养发展中长期规划》,从宏观上统筹省级层面的森林康养发展,避免一拥而上、各自为阵、同质化的乱象(李权等,2017)。

  3.1.3加强森林康养的分区分类指导(1)加强森林康养发展的分区指导。不同区域由于其所处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其森林康养资源的特点和特色以及森林康养的需求也不尽一致,需要从宏观上对不同区域的森林康养发展进行差异化的分区指导,引导不同区域利用其自身的森林康养资源,积极发展突出自身特色和特点的森林康养产业。同时从空间上考虑森林康养实体发展的均衡性和规模性,既要保证相对均衡,也要体现规模效益。

  (2)加强森林康养发展的分类指导。不同的森林康养实体,由于其资源禀赋例如森林覆盖率、湿度、温度、负氧离子含量等不一样,按照其满足森林康养人群的需求来划分,其主导功能和主导产品也是不一样的,需要从宏观上对森林康养实体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森林康养的分类指导,提出不同类型森林康养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建议国家或省级层面出台诸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之类的指导性文件。

  3.1.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定技术标准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森林康养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保障。(1)建议国家明确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森林康养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丛丽等,2016),并通过修改或完善其他法律法规,为森林康养的发展扫清不必要的障碍。(2)制定森林康养相关技术标准。例如应该制定《森林康养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导则》《森林康养师培训达标认证评估标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成效评价标准》《森林康养基地有效管理评价标准》等。

  3.2.1构建完善的规划引领机制 森林康养不仅涉及到林业、生态,而且还涉及到医疗、文化、地理、历史、心理等多学科。森林康养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陈晓丽,2016),是一项多学科互补、多部门协作的工作,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构建完善的规划引领机制,首先是高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森林康养规划设计。森林康养规划设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谭益民等,2017),不但要突出和挖掘森林康养资源,而且还要结合人的需求,设置合理的森林康养项目和产品,把各种要素有机串联起来,构建完善的森林康养产业链,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局面。其次是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和管理(谷树忠等,2013),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坚决杜绝无规划或不按规划进行森林康养建设的行为(杜朝云等,2013)。

  3.2.2构建完善的社区协作和共享发展机制森林康养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周边社区的协作和支持。(1)在共享理念的指引下,按照“社区参与、利益共享”原则,森林康养基地与周边社区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让社区更多地参与到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中,并得到实惠。(2)森林康养基地和社区应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机制,以森林康养基地为龙头,建立包括周边社区在内的完善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

  3.2.3构建畅通的全民参与机制森林康养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和支持,需要构建畅通的全民参与机制。(1)在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设计阶段,构建畅通的全民参与和交流平台,让公众能够参与到规划设计当中,并体现其合理的需求和利益诉求。(2)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过程,创新方式和渠道,使广大公民参与到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3)在森林康养基地的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在督促森林康养基地沿着健康持续的轨道发展的同时,也为森林康养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2.4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森林康养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需要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发展资金投入机制。(1)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以各种形式如BOT模式(王璐,2003)和PPP模式(刘薇,2015)参与到森林康养建设中来。(2)积极开展社会融资,运用资本运作和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3)在森林康养发展初期,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通过出台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刘拓等,2017),推动森林康养基地的起步建设。

  (1)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积极扶持民营森林康养基地的发展建设。(2)采取政府牵头、多方合作的形式,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经营机制(陈克林,2005)。

  3.3.1以健康理论为主线来打造森林康养产品森林康养产品的打造和设置必须以健康理论为主线。每一个森林康养项目的设置必须有明确的健康理论为指导,并且通过森林康养课程把每个森林康养项目按一定的健康主题串联起来。

  3.3.2构建具有明显地域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提升森林康养产品核心竞争力每一个森林康养发展实体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准确定位其森林康养发展方向(何彬生等,2016),通过挖掘其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康养文化,建设独具特色且难以复制的森林康养项目,推出独具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森林康养服务,并且与时俱进地根据游客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项目和产品,使森林康养产品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对游客产生较为持久的吸引力,从而保障长久持续发展。

  3.3.3构建相对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打造森林康养综合体每一个森林康养实体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尽可能地构建相对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以便能够满足不同康养人群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市场影响力。有条件的还可以朝着建设森林康养综合体的目标前进。森林康养综合体首先需要具备相对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森林康养需求。其次需要形成完整的森林康养产业链,通过带动周边社区的共同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4.1加强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重点要深入研究森林与人体健康的相互关系(朱建刚,2017),研究森林是如何影响人体以及人体响应的理论、机制和模式。同时,还应该开展森林康养的关键实用技术及其医学实证研究(柏方敏,2016),为不同类型的康养人群开展森林康养提供科学依据,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邓三龙,2016)。例如:不同的树种释放的植物精气的种类和含量是不同的,其对人体的作用也不一样;森林康养保健功能表征因子之间关系各异(郭二果等,2013)。

  3.4.2加强监测工作,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森林康养的建设要良好的森林环境,包括良好的空气质量、较高的负氧离子含量和植物精气、良好的水质等,同时要求较低的空气细菌含量和PM2.5浓度,森林康养基地的不同区域内这些环境指标是不一样的,其康养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监测体系(刘朝望等,2017),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全面掌握森林康养基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为森林康养产品的设置和森林康养基地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游客开展森林康养提供参考。

  3.4.3加强森林康养人才队伍建设森林讲解员、森林康养师等专业人才是森林康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尽管相关高校设置了森林旅游相关专业,并开设了相关森林旅游的课程,但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培养专业的森林康养人才(李权等,2017)。目前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我国森林康养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1)对于森林讲解员人才队伍建设来说,在发展前期可以选派现有相关从业人员,参加相关机构举办的有关专业培训,学习自然解说的理论、森林解说技巧等,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后期可以从科研院所引进专业人员。(2)对于森林康养师人才队伍建设来说,在发展前期可以聘请相关医疗机构的康养保健专家,采取“实地指导+远程指导”的方式对森林康养基地的康养保健进行专业指导,并选派现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期可以从科研院所等招聘医学、药学、护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运动等各类专业人才,以促进森林康养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5.1构建完善的森林康养配套设施完善的森林康养配套设施首先应该打造高、中、低不同档次和满足多种人群需求的“吃、住、行、游、娱、养”等康养服务设施(邓金春,2016),其次应该构建完善的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标识系统等。同时,还应该积极进行智慧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3.5.2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 (1)构建便捷的外部交通体系。通过修建连接线等把森林康养基地纳入到便捷快速的区域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中,提高森林康养基地的通达性,让游客可以便捷地到达森林康养基地。(2)构建完善的内部交通网络。森林康养基地内部要实行人车分流,并构建不一样、不同主导功能、不能模式的立体森林康养步道,满足多种人群的需求。

  3.5.3提供优质的森林康养服务 (1)积极开展顾客调研工作(陈淑君等,2003)。通过调研,首先了解游客的森林康养需求,然后确定森林康养基地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游客的需求。(2)制定森林康养基地服务规范。尽可能制定详细的森林康养标准化服务流程和规范,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3)要重视服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培养员工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4)开展服务质量评价。通过开展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找出顾客对森林康养服务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持续不断地改进。(5)对服务人员也进行定量的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其收益挂钩。(6)森林康养基地还应该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意识,并不断创新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森林康养服务。

  3.6.1加强宣传,提高森林康养的公众知晓度大众对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的功效和作用了解不多,对森林康养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森林康养的宣传(刘拓等,2017),提高其公众知晓度。应该充分发挥各级宣传、信息机构、新闻媒体及网络的传播职能和载体功能,依托各类传统和现代网络平台,创新形式,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层次的森林康养产品推介会、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森林康养产品创意创新大赛、森林康养形象大使选拔赛、森林康养论坛等活动,从而进一步扩大森林康养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保障森林康养产业顺利发展。

  3.6.2加强营销,提高森林康养市场吸引力森林康养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营销策划。(1)通过形成森林康养产业联盟,构建区域性的森林康养协作营销体系,实现抱团发展(苟景铭等,2016)。例如可以以省、流域等为网络单位,网络内的所有森林康养实体形成产业联盟,开展区域森林康养整体营销,最大限度地降低营销成本,提高市场营销效果。(2)整合森林康养营销渠道,构建立体营销体系,积极扩大知名度和吸引力。(3)重点开展广告营销、公共关系营销、人员营销和节事活动营销。

  3.6.3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森林康养品牌知名度森林康养的发展应该积极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马捷等,2017),提高森林康养知名度和影响力。自媒体营销最重要的包含微信、微博、博客等形式。森林康养基地或森林康养联盟可以构建自身的森林康养微信、微博平台,积极推介。互联网营销可以积极加强与阿里巴巴、携程网、京东、腾讯等合作,建立森林康养电商平台,利用这些平台的渠道积极将森林康养实体推向全国,提高品牌知名度。森林康养联盟还可以把各网络成员利用大数据技术串联起来,定期发布森林康养的新产品、康养指数等内容。

  森林康养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其概念、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初步对森林康养进行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和定义,辨析了森林康养与森林疗养、森林养生以及森林旅游等概念的关系,探讨了森林康养的功能和科学内涵。

  按照消费对象、产品内容、产品体系和建设主体等不同的分类依据,对森林康养产品进行了初步分类。

  森林康养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多方面的系统任务,是一项多学科互补、多部门协作的工作,任重道远,面对的问题和压力等都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宏观调控、发展机制、产品建设、科研监测和人才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和服务、宣传和营销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地扎实推进,才有可能推动森林康养的健康持续发展。

  森林康养的科学内涵和外延的深入研究。森林康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森林康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试验总结,尤其是要加强对其本质的理解,应重点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导致的森林康养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同时,还应积极研究森林康养的国际发展趋势(孙抱朴,2015),吸收国外森林康养的新理念,借鉴其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森林康养建设试点、示范的总结和推广。森林康养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向前,需要通过开展试点、试验,不断总结经验(陈亚云等,2016),突出典型、示范推广。目前,中国已有部分省份先行开展了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提炼。因此,亟需对现有的森林康养基地尤其这些先行省份进行总结,提炼其取得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探索森林康养发展的模式、机制和产业形式,并且积极向全国推广,提高示范价值。

  森林康养基地与现有森林旅游实体或保护地之间的关系。我国现有的森林旅游实体和保护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等。这些森林旅游实体或保护地的森林景观资源相对较好且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因此许多地方将其列为森林康养建设的基地。然而这些森林旅游实体或保护地的保护等级不同,从而导致利用程度的不同。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于既是现行森林旅游实体或保护地、又将作为森林康养基地的同一对象,重点理顺二者在保护和利用上的关系,不能因作为森林康养基地而降低甚至是破坏保护,要做到二者在保护上统一、在利用上协调。目前,也有学者不赞成在现有森林旅游景区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高丹丹等,2017)。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科学评价。从森林康养被提出以来,许多地方都将其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积极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设,甚至制定了专项的建设发展规划,但是其建设成效、管理状况如何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评价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成效、管理状况,重点要深入研究并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森林康养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二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三是评价权重的确定;四是评价方法的选择;五是分级分类综合评价。

  协调森林康养发展和森林保护的关系。森林康养的发展首先需要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同时还涉及到旅游、养老、医疗、体育、度假等相关行业,而现行我国对森林资源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如何协调森林保护和森林康养之间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丛丽等,2016),如何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吴强等,2016),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建议完善协调森林康养与森林保护关系的法律和法规,开展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做到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森林康养,通过森林康养反哺森林保护。

  柏方敏,李锡泉.2016.对湖南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湖南林业科技,43(3):109-113.

  陈克林.2005.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湿地科学,3(4):298-301.

  陈淑君,赵毅.2003.对旅游服务满意度的思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1):115-119.

  陈晓丽.2016.森林康养旅游研究及开发探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9(5):25-27.

  陈亚云,谢冬明.2016.江西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刍议.南方林业科学,44(5):58-60.

  丛丽,张玉钧.2016.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旅游学刊,31(11):6-8.

  邓金春.2016.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开发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林业调查规划,41(5):102-105.

  杜朝云,蒋春蓉.2016.森林康养发展概况四川林勘设计,(2):6-9.

  高丹丹,刘鹏,李顺龙.2017.伊春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潜力挖掘与品牌建设.东北林业大学学报,45(8):101-104.

  苟景铭,余雪梅.2016.加快四川森林康养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考.四川林勘设计,(1):15-20.

  谷树忠,胡咏君,周洪.2013.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资源科学,35(1):2-13.

  郭二果,王成,郄光发,等.2013.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表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生态学杂志,32(11):2893-2903.

  何彬生,贺维,张炜,等.2016.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探讨———以四川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四川林业科技,37(1):81-87.

  李后强,廖祖君,蓝定香,等.2015.生态康养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权,张惠敏,杨学华,等.2017.大健康与大旅游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科学发展策略.福建林业科技,44(2):152-156.

  刘朝望,王道阳,乔永强.2017.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林业资源管理,(2):93-96.

  刘立军.2016.森林疗养放飞梦想—森林疗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国土绿化,(12):16-19.

  刘拓,何铭涛.2017.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林业经济,(2):39-42,86.

  刘薇.2015.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改革,(1):78-89.

  刘泽英.2017.森林康养应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林业与生态,(1):11-12.

  马捷,甘俊伟.2017.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四川林业科技,38(2):132-135.

  南海龙,王小平,陈峻崎,等.2013.日本森林疗法及启示.世界林业研究,26(3):74-78.

  孙抱朴.2015.“森林康养”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商业文化月刊,(22):82-83.

  谭益民,张志强.2017.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学报,31(1):1-9.

  唐建兵.2010.森林养生旅游开发与健康产业打造.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74-77.

  唐军.2016.浅议森林健康疗养产业与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相互关系.绿化与生活,(10):24-26.

  铁铮,田阳.2017.森林康养时代呼唤科学导航.绿色中国,(13):28-33.

  王璐.2003.BOT模式及其主要形式比较研究.国际经济合作,(11):43-46.

  王赵.2009.国际旅游岛:海南要开好康养游这个“方子”.今日海南,(12):12.

  吴楚材,郑群明.2010.森林医学:人类福祉.森林与人类,(3):11.

  吴兴杰.2015.森林康养新业态的商业模式.商业文化月刊,(31):9-25.

  吴强,张合平.2016.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35(1):226-233.

  向前.2015.巴中发展产业的森林康养几点思考.绿色天府,(12):48-50.

  佚名.2015.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玉屏山宣言.绿色天府,(8):3.

  朱建刚.2017.德国森林体验教育与森林疗养考察.国土绿化,(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