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日 新华纵横(成品)

发表时间:2024-02-20 01:47:51 来源:业务板块

  我是生态管护员,生态管护员工作(的工资)一个月1800(元),(我们)经常在湖边巡护。现在湖也好着,草原也好着,变化特别好。

  以前我们高西沟整个山上这一片是光秃秃,也没有树也没有草。现在为什么我们高西沟,能够说是泥不下山。为什么?它植被又好,相应的生态各方面都能维护现有的水土不流失。

  通过若尔盖自主研制的高山柳沙障,栽植高山柳、种草、施肥的治沙技术,若尔盖的沙化土地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沙化年递增长率首次出现可喜的负增长。

  【解说】黄河流经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有黄河源头“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里湿地萎缩、湖泊干涸、野生动物难觅踪影,流经玛多县的黄河源头干流出现连续跨年度断流现象。为保护源头活水,青海省相继实施划区禁牧、易地搬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等措施,黄河源头生态持续好转。

  我是生态管护员,生态管护员工作(的工资)一个月1800(元),(我们)经常在湖边巡护,看看那个湖,看看那个草场,看看野生动物。原先草原不好,湖也不好,现在湖也好着,草原也好着,变化特别好。生态保护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解说】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们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的守护者,热情参加保护共享建设成果,实现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

  每一户牧民家庭给一个生态管护员岗位,一个月发1800(元工资),一年是21600(元),总共当时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每年(青海)省财政拿出3.72个亿,用于这笔开支。这个政策促进了减贫和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最大的一点是牧民真正感受到“我是国家公园的主人”。

  【解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目前,我们在黄河流域布设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57个,地表水手工监测断面79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2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37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29个。黄河干流出境水质为二类,水质状况优。

  【解说】如今,青海省已建成生态环境重点区域遥感监管平台,拓展了对青海省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重要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为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解说】走在陕北高西沟的山间,微风轻拂生态林,沙沙作响,鸟语虫鸣不绝于耳。登高远眺,茂密的植被与层层梯田染绿黄土地,生机盎然。高西沟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北20公里处,当地旧民谣曾这样直观反映高西沟环境状况:“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歉收。”自20世纪50年代起,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高西沟村便开始探索治理水土流失,发起一场征山治水的运动,成为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典范。

  【解说】走在茂林间,自小生长于高西沟的高治前对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仍感慨不断。

  以前我们高西沟整个山上这一片是光秃秃,也没有树也没有草。现在为什么我们高西沟,能够说是泥不下山。为什么?它植被又好,相应的生态各方面都能维护现有的水土不流失。

  (以前)群众生活确实是艰苦,住在这一个地区,我们是黄土高原支离破碎的一个环境,我们一定要要改造我们的自然,提高我们的粮食单产,我们才打淤地坝。

  【解说】1952年起,为了打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生存困局,高西沟村干部群众填沟打坝、修梯田,开始了初期水土治理。由于缺乏科学经验,控制土地“跑水、跑肥”的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高西沟从1952年开始打坝,为何需要打坝,要把洪水和泥土拦住,增加增产。打了三个坝,最后冲坏两个,最后我们总结经验:先治山,再治坡,再治沟。缓坡修梯田,30度的(坡)种草。

  【解说】20世纪60年代,高西沟人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实施“十年水土保持发展规划”,对全村水土治理进行科学规划。到20世纪70年代,全村85%的山沟得到治理,生产条件有了改善。在此后的生态建设实践中,高西沟村顺应规律,坚持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逐渐形成林、草、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用地模式。

  种草的目的是为了喂牲畜,有了牲畜就有了肥,有了肥就有了粮,种树、种苹果就能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

  【解说】经过十余年的治理维护,高西沟村实现了山青水绿,旱涝保收。进入新世纪后,高西沟村在已有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实施封山禁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结合实际将用地模式调整为“三份林地、两份草地、一份耕地”。目前全村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8%,林草覆盖率达7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土地利用由农业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化。

  历史证明我们这样做是对的,黄土高原都像我们高西沟这样的话,黄河的水不是清了?

  【解说】对高西沟人来说,“吃不饱肚子”成了历史,“吃生态饭”变为共识。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共享生态红利。

  环境又好,生态又好,农民生活有极大改善,家院搞好以后我准备开一个农家乐。

  现在我们高西沟吃上了生态饭,产业也多元化,老一辈高西沟人为我们留下了绿色的家园,把我们的特色产业和经济有机地衔接起来,让老百姓住得好、吃得好,钱袋子越来越鼓。

  【解说】位于黄河上游的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地处川西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曾因多种原因一度饱受“沙化”之苦。2017年至今,若尔盖县采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围栏+管护”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各类沙化土地共计45.33万亩,“编织”出一幅黄河边沙化治理新画卷。

  通过若尔盖自主研制的高山柳沙障,栽植高山柳、种草、施肥的治沙技术,若尔盖的沙化土地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沙化年递增长率首次出现可喜的负增长,若尔盖治沙形势呈现总体好转、局部可控的良好趋势。

  【解说】如今,随着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沙化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落实,若尔盖的生态治理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