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守好“家” 直到“守不动停止”——走近三江源生态管护员

发表时间:2024-01-02 04:51:12 来源:业务板块

  新华社西宁12月20日电  题:记者手记:守好“家” 直到“守不动停止”——走近三江源生态管护员

  立冬往后,青海三江源区域雪花飘动,草原、河湖、山林多已掩盖积雪。在一片白茫茫中,一抹抹赤色分外夺目,那是三江源生态管护员巡护的旗号。

  从2016年开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系试点中设置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首要作业是在管护区域内捡拾废物、维护牧场、监测动物和防盗猎,现在已设置生态公益岗位17211个。

  顶着头晕、气短等高原反响,记者赶到海拔4200米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中心保育区星星海。在岸边,记者跟着生态管护员尕桑,边问边记载,不到10分钟,筋疲力尽,连开口的力气都没了。

  眼前这位藏族汉子:1.7米左右的个头,脸颊乌黑,脸上满是皱纹,双鬓发白,40多岁的人看上去有50岁开外,唯有那双眼睛明澈、亮堂。

  行至一处,他折腰捡拾废物时一步踩空,滑到近水边,记者急忙上前搀扶。挣扎着起死后,他笑道“冬季巡护,这事儿很往常”,自己有的是力气,会“一向干到守不动停止”。

  一路上,尕桑的话不多,却直抵人心。他说到最多的一个字便是“家”。“谁不想看护好自己的家呢!”“有了家,才有欢喜,有奔头”……记者了解,他口中的“家”别有深意:三江源是“中华水塔”,脚下的这片净土孕育了中华文明,守好这个“家”,便是守住了生命和文明的源头。

  风雪中的离别有些悲凉。记者望着尕桑如岩石般坚毅的目光,心中的敬意情不自禁。

  第二天,记者赶往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乡管护站,认识了尽管年青却如尕桑相同执着的生态管护员次丁。

  巡山途中,车轮几回打滑,而路旁便是百米深渊,恐惧感让人不敢看后视镜。车行至海拔4000米左右,路被积雪挡住,加上山高路陡,记者与次丁下车步行。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往前走,一个多小时后,行至山腰处。极目远眺,澜沧江两岸挺立着鳞次栉比的柏树,它们挺立的枝干顶着满头雪花,苍翠挺立。

  “在这儿歇息会。”看到记者气喘吁吁,次丁说道。就着开水,记者和次丁啃起了馍馍,一阵风卷残云后,又聊了起来。

  问及有没有想过去外面闯练,次丁低声说:“想过,但总放不下这儿的全部,想看护这儿。”

  沿着弯曲弯曲的山路,又走了近1小时,记者真实体力不支,只好回来。离别时,次丁说,自己“只想看护这儿,做好自己的作业”。

  记者在回来途中,不时可见藏原羚、沙狐等野生动物在寻食、饮水。离它们不远,有成群的牛羊在干草地上吃草,牧民挥鞭跟从这以后,一幅人与天然调和共处的美丽画卷缓缓打开。

  “守好三江源,做好岗位上该做的事。”正是由于有这些尕桑、次丁等生态管护员的静静看护,在蓝天衬托下,这儿的全部显得那么天然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