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呈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的报告

发表时间:2024-04-19 22:09:50 来源:生态管护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转发自治区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定量分析指标、旗县典型案例报上,请审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促进了贫穷的地方加快发展构筑了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呼和浩特市林草局立足行业实际,本着工作重心向生态扶贫倾斜、项目资金向贫穷的地方倾斜、思想感情向贫困群众倾斜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通过加大向贫穷的地方加大重点工程及资金安排、向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岗位、发展林业产业等措施,有效改善贫穷的地方生态环境,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林业草原生态扶贫工作职责、全面推动生态扶贫工作走深做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呼和浩特市林草局作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一届接着一届干,将党的领导贯彻顶层设计、政策落实、责任落实、组织发动全过程,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2016年以来,市林草局多次召开局党组会、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等会议,深入学习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脱贫攻坚会议及文件精神,将生态扶贫工作作为“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的落脚点,研究推进生态扶贫工作。

  (二)强化政策设计抓落实。根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出台了我局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以及分年度方案,《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2020年社会扶贫帮扶计划》、《呼和浩特市贫困人口选聘护林员指导意见 (试行)》、《关于加强贫困人口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关于市委第七巡察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报告》等制度措施。

  (三)夯实责任抓落实。细化明确生态扶贫职责任务清单,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按照部门和行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和重要阶段工作任务,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和单位,确保生态扶贫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依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等工程建设项目,持续加大对贫穷的地方武川县和清水河县生态环境改善力度:2016年,将自治区下达的29.5万亩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任务全部安排在武川县、清水河县;2017年,国家生态工程13.4万亩建设任务中10.4万亩安排在贫困县,投入资金5816万元,占计划总任务75.7%,占资产金额的投入总数80.6%;2018年全市营造林生产任务37万亩,总投入资金8126万元,向贫穷的地方安排任务28万亩,占总任务的75.68%,向贫穷的地方倾斜资金7276万元,占资金总量的89.54%;2019年全市营造林生产任务37万亩,总投入资金7482万元,向贫穷的地方倾斜安排任务29万亩,占总任务的78.38%;向贫穷的地方倾斜资金6082万元,占资金总量的81.29%;2020年全市承担营造林任务37.5万亩,安排贫穷的地方林业重点工程29.8万亩,占总任务的79.47%,向贫穷的地方倾斜资金8611万元,占资金总量的76.6 %。在任务安排上,大大超出了《关于调整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的通知》中50%的标准。通过生态扶贫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帮助贫穷的地方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实现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扶贫效益。

  在实施国家地方生态建设工程中,通过就近就地组织贫困户参与林业生态建设,让广大贫困农户在实施中通过从事护林员等工作达到稳定收入,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市林草局制定《呼和浩特市贫困人口选聘护林员指导意见 (试行)》,进一步规范生态公益岗位的选聘、管理程序,把好入口关、用人关。全市获得护林员等生态公益岗位就业收入建档立卡人口人均岗位收入从2013年的1355.56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44.89元,收入实现了“八连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家门口脱贫,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我市贫困县涉及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武川县和一个自治区级贫困县清水河县,2015-2019年共下达两县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28.6万亩,占下达我市新一轮退耕还林总任务的90.51%,其中,武川县15.3万亩,清水河县13.3万亩。两县共涉及贫困户数1413户,贫困人口3082人,退耕面积2.6138万亩,退耕贫困户累计获得补助3136.56万元。具体为: 武川县2015-2019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惠及贫困户数319户,贫困人口694人,退耕面积10075.9亩,退耕贫困户获得补助1543.105万元;清水河县2015-2019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惠及贫困户数1094户,贫困人口2388人,退耕面积16062.68亩,退耕贫困户获得补助1593.455万元。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工程区生态修复明显加快,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生态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多年未见的鹿、狍子、岩羊、狐狸、山鸡等珍稀动物在项目区出现,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以清水河县为例,近年通过着力打造县城北部地区以灌草乔果为主的绿色屏障带、清水河两岸南北山流域为主的中部绿色屏障带、杨家川流域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南部绿色屏障带、沿黄河生态旅游景观林和经济林为主的西部绿色屏障带,目前生态效益显现,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南北山50万亩连山连乡工程及沿黄10万亩生态旅游景观林工程,被自治区誉为“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济效益初现。主要体现在加快了农村产业体系的调整,促进了农民直接稳定增收,壮大了县域经济。国家兑现给群众的退耕还林工程钱粮补助,使贫困人口从中直接受益,获得了稳定的收入。退耕还草工程涉及3个旗县4年共完成紫花苜蓿种植45.4万亩,成为了养殖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此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还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发展灌木造林,目前各工程县形成了以山杏、沙棘、柠条、海红果等为主的林业支柱产业,较之前相比,虽然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减少了,但农林产品附加值却大幅度提高,这对于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问题,保证“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耕还林工程在此地的成功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内蒙古正缘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和林县舍必崖乡小甲赖村南山承包了1万多亩荒山开展植树造林,目前已全部完成,造林树种以樟子松为主,建设规模大、成活率高、成效显著,对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积极争取自治区林业产业项目。按照旗县区申报的林业产业化入库项目,本着向贫穷的地方倾斜的原则,经局党组会决定,将补助资金全部下达地方,并及时进行项目跟踪。2019年协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为武川县申报成功“武川本土稀缺树种及道地特色中蒙药材驯化繁育”林业产业化项目(2019-2022年),有效带动10户22人贫困人口增收。2020年,协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为清水河县申报成功“清水河县杨家夭村经济林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林业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申请产业化补助资金4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带动农牧户20户30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5人,预计人均增收3500元。

  (二)争取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沙棘造林项目。2019年清水河县争取到4.19万亩沙棘造林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内蒙古宇航人高新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业扶贫29户、户均收入2770元,清川生态建设公司产业扶贫39户、户均收入3589元。2020年又争取到武川县和清水河县各200万穴沙棘造林项目,目前造林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清水河县“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共雇佣贫困人员113人,人均收入5038.81元;武川县“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共雇佣贫困人员5人,人均收入17000.80元。在“蚂蚁森林”造林项目劳动用工中,优先使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使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

  (三)指导林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企业通过实施育种、生态修复、碳汇、沙棘种植等项目,改善贫穷的地方生态环境,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动农民增收。一是蒙草公司扩大和林县黑老夭乡育种合作项目规模,在2018年基础上新增80亩红百合“托管式”育种项目,该项目直接带动当地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人增收。二是“产业+基地+农户”带动就业扶贫,清水河县对接乡镇组织成立8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人员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2019年以来生态工程劳务用工累计吸纳427名贫困人员,兑现劳务工资78.53万元。蒙草公司累计吸纳贫困户900多人参与到生态修复项目中。三是蒙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和清水河13000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吸纳当地农户以整地、育苗、栽植、抚育和管护等方式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四是宇航人公司结合沙棘产业特点与地方情况,创新多种合作模式,带领贫穷的地方农民创造收益。五是内蒙古博煜农林牧公司发展海红果等经济林种植和林下养殖项目,每年能够直接带动贫困人口26户,每人实现增收2100元。

  (四)引导全市各地全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挥扶贫作用。近年来林业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市拥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17家,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林业合作社52家,从事林下经济的国有林场2个,从事林下经济的家庭林(农)场9家,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大户15家,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个。全市林业生产总值61754万元,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9.7365万亩,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5072万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人数422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0元/年,其中来自林下经济年人均收入8603.35元/年,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中,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武川县上秃亥乡白泥壕村、乌兰桃力盖村,共包扶贫困户16户37人,按照“户脱贫、村出列”,全局上下格外的重视,精心选派两名科级干部进入定点帮扶村开展帮扶工作,局机关主要领导多次进村入户开展调研,与乡党委、村两委共同协商脱贫之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从树信心、帮生活、改善门槛入手,统筹安排上秃亥乡帮扶资金20万元。并投入资金6万元,为小黑山自然村打“大口”机井一眼,配套水泵、井房、电力等相关设施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投入资金4万元,整修得胜沟自然村村内约3公里长的道路。协调武川县林草局对白泥耗村入村道路进行了绿化,并组织干部职员,为对口帮扶贫困户修缮牲畜围栏、开展卫生大扫除,向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有用品等。购买对口帮扶贫困户购买贫困户滞销土豆4000斤、滞销莜面3500斤,党员干部向包扶对象捐助资金累计12000元。同时聘用有劳动能力3名贫困人员担任防火员,在结对帮扶中,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锻炼,作风得到了转变。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和呼市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按照工作要求,系统梳理本部门涉及的整改任务,举一反三,把整改工作与群众期盼相结合,坚持一件一件整改,一件一件销号,用整改成效检验脱贫攻坚成效。

  习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发出了攻克脱贫最后堡垒的进军号令,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今后一个时期,呼市各级林草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紧紧抓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一鼓作气、全力以赴做好冲刺扫尾各项工作,加大政策和工作落实力度,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整治工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主办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00001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举报电线网上举报:emsp;网站技术维护传真电线接诉即办(投诉热线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转发自治区脱贫攻坚总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定量分析指标、旗县典型案例报上,请审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促进了贫穷的地方加快发展构筑了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呼和浩特市林草局立足行业实际,本着工作重心向生态扶贫倾斜、项目资金向贫穷的地方倾斜、思想感情向贫困群众倾斜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通过加大向贫穷的地方加大重点工程及资金安排、向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岗位、发展林业产业等措施,有效改善贫穷的地方生态环境,扩大贫困群众参与度,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林业草原生态扶贫工作职责、全面推动生态扶贫工作走深做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呼和浩特市林草局作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一届接着一届干,将党的领导贯彻顶层设计、政策落实、责任落实、组织发动全过程,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2016年以来,市林草局多次召开局党组会、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等会议,深入学习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脱贫攻坚会议及文件精神,将生态扶贫工作作为“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的落脚点,研究推进生态扶贫工作。

  (二)强化政策设计抓落实。根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出台了我局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以及分年度方案,《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2020年社会扶贫帮扶计划》、《呼和浩特市贫困人口选聘护林员指导意见 (试行)》、《关于加强贫困人口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关于市委第七巡察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报告》等制度措施。

  (三)夯实责任抓落实。细化明确生态扶贫职责任务清单,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按照部门和行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分年度实施方案和重要阶段工作任务,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和单位,确保生态扶贫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依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等工程建设项目,持续加大对贫穷的地方武川县和清水河县生态环境改善力度:2016年,将自治区下达的29.5万亩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任务全部安排在武川县、清水河县;2017年,国家生态工程13.4万亩建设任务中10.4万亩安排在贫困县,投入资金5816万元,占计划总任务75.7%,占资产金额的投入总数80.6%;2018年全市营造林生产任务37万亩,总投入资金8126万元,向贫穷的地方安排任务28万亩,占总任务的75.68%,向贫穷的地方倾斜资金7276万元,占资金总量的89.54%;2019年全市营造林生产任务37万亩,总投入资金7482万元,向贫穷的地方倾斜安排任务29万亩,占总任务的78.38%;向贫穷的地方倾斜资金6082万元,占资金总量的81.29%;2020年全市承担营造林任务37.5万亩,安排贫穷的地方林业重点工程29.8万亩,占总任务的79.47%,向贫穷的地方倾斜资金8611万元,占资金总量的76.6 %。在任务安排上,大大超出了《关于调整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的通知》中50%的标准。通过生态扶贫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帮助贫穷的地方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实现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扶贫效益。

  在实施国家地方生态建设工程中,通过就近就地组织贫困户参与林业生态建设,让广大贫困农户在实施中通过从事护林员等工作达到稳定收入,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市林草局制定《呼和浩特市贫困人口选聘护林员指导意见 (试行)》,进一步规范生态公益岗位的选聘、管理程序,把好入口关、用人关。全市获得护林员等生态公益岗位就业收入建档立卡人口人均岗位收入从2013年的1355.56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44.89元,收入实现了“八连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家门口脱贫,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我市贫困县涉及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武川县和一个自治区级贫困县清水河县,2015-2019年共下达两县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28.6万亩,占下达我市新一轮退耕还林总任务的90.51%,其中,武川县15.3万亩,清水河县13.3万亩。两县共涉及贫困户数1413户,贫困人口3082人,退耕面积2.6138万亩,退耕贫困户累计获得补助3136.56万元。具体为: 武川县2015-2019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惠及贫困户数319户,贫困人口694人,退耕面积10075.9亩,退耕贫困户获得补助1543.105万元;清水河县2015-2019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惠及贫困户数1094户,贫困人口2388人,退耕面积16062.68亩,退耕贫困户获得补助1593.455万元。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工程区生态修复明显加快,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生态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多年未见的鹿、狍子、岩羊、狐狸、山鸡等珍稀动物在项目区出现,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以清水河县为例,近年通过着力打造县城北部地区以灌草乔果为主的绿色屏障带、清水河两岸南北山流域为主的中部绿色屏障带、杨家川流域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南部绿色屏障带、沿黄河生态旅游景观林和经济林为主的西部绿色屏障带,目前生态效益显现,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南北山50万亩连山连乡工程及沿黄10万亩生态旅游景观林工程,被自治区誉为“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济效益初现。主要体现在加快了农村产业体系的调整,促进了农民直接稳定增收,壮大了县域经济。国家兑现给群众的退耕还林工程钱粮补助,使贫困人口从中直接受益,获得了稳定的收入。退耕还草工程涉及3个旗县4年共完成紫花苜蓿种植45.4万亩,成为了养殖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此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还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发展灌木造林,目前各工程县形成了以山杏、沙棘、柠条、海红果等为主的林业支柱产业,较之前相比,虽然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减少了,但农林产品附加值却大幅度提高,这对于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问题,保证“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退耕还林工程在此地的成功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内蒙古正缘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和林县舍必崖乡小甲赖村南山承包了1万多亩荒山开展植树造林,目前已全部完成,造林树种以樟子松为主,建设规模大、成活率高、成效显著,对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积极争取自治区林业产业项目。按照旗县区申报的林业产业化入库项目,本着向贫穷的地方倾斜的原则,经局党组会决定,将补助资金全部下达地方,并及时进行项目跟踪。2019年协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为武川县申报成功“武川本土稀缺树种及道地特色中蒙药材驯化繁育”林业产业化项目(2019-2022年),有效带动10户22人贫困人口增收。2020年,协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为清水河县申报成功“清水河县杨家夭村经济林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林业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申请产业化补助资金4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带动农牧户20户30人,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5人,预计人均增收3500元。

  (二)争取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沙棘造林项目。2019年清水河县争取到4.19万亩沙棘造林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内蒙古宇航人高新技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业扶贫29户、户均收入2770元,清川生态建设公司产业扶贫39户、户均收入3589元。2020年又争取到武川县和清水河县各200万穴沙棘造林项目,目前造林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清水河县“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共雇佣贫困人员113人,人均收入5038.81元;武川县“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共雇佣贫困人员5人,人均收入17000.80元。在“蚂蚁森林”造林项目劳动用工中,优先使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使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

  (三)指导林业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企业通过实施育种、生态修复、碳汇、沙棘种植等项目,改善贫穷的地方生态环境,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带动农民增收。一是蒙草公司扩大和林县黑老夭乡育种合作项目规模,在2018年基础上新增80亩红百合“托管式”育种项目,该项目直接带动当地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人增收。二是“产业+基地+农户”带动就业扶贫,清水河县对接乡镇组织成立8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人员参与生态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2019年以来生态工程劳务用工累计吸纳427名贫困人员,兑现劳务工资78.53万元。蒙草公司累计吸纳贫困户900多人参与到生态修复项目中。三是蒙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和清水河13000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吸纳当地农户以整地、育苗、栽植、抚育和管护等方式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四是宇航人公司结合沙棘产业特点与地方情况,创新多种合作模式,带领贫穷的地方农民创造收益。五是内蒙古博煜农林牧公司发展海红果等经济林种植和林下养殖项目,每年能够直接带动贫困人口26户,每人实现增收2100元。

  (四)引导全市各地全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挥扶贫作用。近年来林业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市拥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17家,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林业合作社52家,从事林下经济的国有林场2个,从事林下经济的家庭林(农)场9家,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大户15家,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个。全市林业生产总值61754万元,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9.7365万亩,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5072万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人数422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0元/年,其中来自林下经济年人均收入8603.35元/年,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中,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武川县上秃亥乡白泥壕村、乌兰桃力盖村,共包扶贫困户16户37人,按照“户脱贫、村出列”,全局上下格外的重视,精心选派两名科级干部进入定点帮扶村开展帮扶工作,局机关主要领导多次进村入户开展调研,与乡党委、村两委共同协商脱贫之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从树信心、帮生活、改善门槛入手,统筹安排上秃亥乡帮扶资金20万元。并投入资金6万元,为小黑山自然村打“大口”机井一眼,配套水泵、井房、电力等相关设施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投入资金4万元,整修得胜沟自然村村内约3公里长的道路。协调武川县林草局对白泥耗村入村道路进行了绿化,并组织干部职员,为对口帮扶贫困户修缮牲畜围栏、开展卫生大扫除,向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有用品等。购买对口帮扶贫困户购买贫困户滞销土豆4000斤、滞销莜面3500斤,党员干部向包扶对象捐助资金累计12000元。同时聘用有劳动能力3名贫困人员担任防火员,在结对帮扶中,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受到了洗礼,党性得到了锻炼,作风得到了转变。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和呼市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按照工作要求,系统梳理本部门涉及的整改任务,举一反三,把整改工作与群众期盼相结合,坚持一件一件整改,一件一件销号,用整改成效检验脱贫攻坚成效。

  习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发出了攻克脱贫最后堡垒的进军号令,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今后一个时期,呼市各级林草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紧紧抓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一鼓作气、全力以赴做好冲刺扫尾各项工作,加大政策和工作落实力度,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整治工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