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文旅发展新方向:生态环境导向(EOD)的旅游开发模式

发表时间:2024-02-23 04:28:56 来源:生态管护

  经过四十几年的粗放式跃进发展,中国经济已由快速地增长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处于转型期的现代中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以下简称EOD模式)是在中国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将是未来主流的开发趋势。

  2020年9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此次项目征集目的是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EOD模式试点,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资产金额来源渠道、总体投入不足、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等瓶颈问题,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EOD模式是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首先,条件不成熟不要动。也就是技术条件达不到,没有必要一定要动的区域,不要异想天开破土动工。

  其次,认证不充分不要动。这里面可研和环评需要发挥非消极作用。通常旅游开发过程往往会利用山水资源,山脉、水脉的印象都不是一个单线的关系而是一个需要反复认证的过程,以确定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把有利因素发挥到最大。如某一个项目确定要引水断流那是对上下游都有影响的。

  再次,要注重修复利用,遗产活化。一切推倒重来的野蛮模式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样的只要是历史建筑、文物就不让动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因为这两个偏执的观点都忽略了人类文明的核心部分就是传承。人类需要过去的知识、遗存在今天发挥非消极作用。基于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这里的非消极作用就是,尊重传承,汲取历史的优秀因子,投入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当中。

  最后,不能一味强调新立项目的加法问题,要正视减法问题。加减结合,科学发展。在过往的建设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是需要正视,在过去为了适应当时国情的一些建设在今天,其非消极作用减退,消极作用增加,这就需要正确评估后作减法,确立新的增长部分。这是一个从政府到投资人、建设方、设计人员都要正视的问题,需要不偏不倚,科学对待。

  传统的旅游活动,强调吃住行游购娱,在项目内的产业组合中,优先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重点发展旅游服务,把旅游地变成一个消费净土。实际上,这忽视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需要发展的旅游区域的产业现状,一个是旅游服务对象的实际的需求。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名山大川业已有了相当大基础上的旅游服务产品建设,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系统。当下的发展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这个增加不仅仅体现在量上,真正的核心是质上,或者说当代旅游,质、量并重。那么,在对待传统产业现状问题上,一方面要注重的是融入和升级,另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对传统产业的辩证看待。传统产业的土地利用、资源利用的低效,在有些时候,的确不符合发展需要;其次,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可以优化产业体系,形成区域内产业体系的自我净化,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每一个旅游服务产品的经济计算当下已经有一个很成熟的模式。但是具体到单一的项目来说,这些模式之间会形成冲突。有的产品跟风而建,形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又不能形成好的社会效益,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为了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而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实际效率极低;为了得奖、受表扬而建设面子工程的旅游厕所。实际上这些行为是开规划设计行业的倒车,是文明管理体系建设的倒车。我们的产品建设不仅只是一个需求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经济问题和文明发展问题。比如有的地方为了所谓的弘扬本土文化,大搞文旅产品,抬老爷,祭阴祠的事情也搞,懵懵懂懂,好不热闹。实际上这样的热闹是一时的,是可笑的,终究被淘汰的。

  当下建设行业强调设计施工一体化,强调设计师负责制,强调工匠精神。就希望经过科学建设过程系统培养的人来引导乃至指导实施建设,从而使我们的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整体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是要一直努力实践的。具体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安排是生态化的一部分;绿色建筑也是生态化的重点,需要在生态优先旅游模式下优先发展旅游的绿色建筑,一方面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减少后期运维成本奠定基础。所以在旅游建筑中不仅仅需要注重被动式绿色建筑,更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主动式技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推动建设过程的生态化是有利的,尤其在旅游项目中,如果都是现场作业,都是湿作业,建设过程就会对环境形成很大的破坏。

  EOD模式中自然生态是基础,产业生态是重点,文化生态是灵魂,生活生态是保障,公共生态是支撑,运营生态是核心,要正确地处理好自然、产業、文化、生活、公共服务、运营六方面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六大生态体系。

  自然生态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依赖的基础,也是我们正常的生活的基础。作者觉得,自然生态的构建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考虑。第一,寻找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应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生产、生活的开展应重点考虑环境的承载力,控制生产生活对环境的污染,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规划要顺应地形地貌,融入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破坏生态环境等对抗自然的行为。第三,在风貌营造上,建筑、景观、社区、产业设施、旅游设施等应与当地的山水风貌、自然环境、生物群落等相互协调,通过绿地系统、水系统、景观节点系统、环境治理系统等的构建,形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互促共进的格局。

  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灵魂,其发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一两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就能够带动的,它需要的是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的是生态系统中产业、环境、资源等各方的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产业生态化,一方面实施产业生态化要求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要研究和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方面的适用新技术及产品,按照生态运行方式和生态标准建立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资源化系统,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体系,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达到互补、共生、节约和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动态效果。另一方面,按照生态产业标准,进行产业筛选,打造生态型产业,并延长相关产业链,形成生态型产业体系。

  文化生态是区域发展的灵魂,应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用多元化的手法突出区域文化的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无形的,很难看得见摸得着,也很难产业化,需要借助有效途径来进行活化、体验化、产品化。比如,将文化元素进行解构,并运用到城市家居、城市景观、城市基建等每个方面;借助于旅游,运用创意手段,打造场景化、情境化、游乐化、参与化的文化旅游服务产品,并延伸到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旅游强大的通道作用,将文化内涵传达出去;培养一批文化传承人和工匠,建设一批生产、传承和展示场所。

  EOD模式最终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需求,解决新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最终目标,生活生态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保障。

  生活生态的营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上要满足大家关于交通便捷、就近就业、生活便利的基本需求,在软件上除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外,最重要的在于生活方式的打造。

  公共生态的打造就在于形成与城镇发展特征、居民群体特征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能力;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市运营体系,即以城市运营商为市场主体进行主导,而政府职能由主导转变为以引导、服务或监督为主;强化社区功能,打造15~20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完整社区的概念,形成能满足各个年龄阶层需求的交通、公共空间、艺术空间等公共设施与空间。

  EOD模式是一种开发模式,依据笔者多年的开发经验,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用运营的视角,从后端导向前端,形成全产业链全程联合孵化服务模式,才能使规划开发真正落地实施,解决规划开发与运营脱节的问题。运营生态应该重视规划引导、多元投融资机制创建、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