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发表时间:2023-12-06 03:58:42 来源:森林培育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生态环境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2021年,神农架林区生态环境局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三篇文章,着力做好环境保护、污染防治、项目审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督察等重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我区目前有国家大气背景站监测点位1个,省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3个。2021年神农架林区PM2.5浓度年均值为18μg/m3,与上一年度持平;优良天数比例为99.2%,同比下降0.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17个市州之首。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全区3个国控水质断面监测点位和2个省控水质断面监测点位水质断面达标率达到100%,其中,省控湖泊断面(大九湖五号胡)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符合(GB3838-2002)Ⅲ类标准;唯一一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神柳观溪)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四大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神农架无尾矿库,无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无新增油田、尾矿库地块名单,无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加工、化工、电镀、制革等土壤重点监管行业企业。2021年度未发生因疑似地块或污染地块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好社会影响事件,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按照湖北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对林区1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背景点位和10个基础点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四)声环境质量状况。2021年共对7个声功能区进行声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松柏镇昼间道路交互与通行噪声平均值为61.9dB(A),道路交互与通行噪声强度等级规划区分为“一级(好)”;松柏镇全部网格测点测得的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9.9dB(A),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规划区分为“一级(好)”。

  (五)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电磁辐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移动通讯、电力、广播电视、医疗和环境监视测定等设施管理科学、规范,符合环境标准,辐射环境安全。

  (六)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2021年,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的总量减排任务。

  林区党委、政府格外的重视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成立了整改专班,并对整改情况实行定期督办和月调度,及时掌握各整改责任单位整改动态,研究解决整改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项整改任务有序推进。一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31个问题整改已于2019年12月底全面销号。二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交办神农架的13项整改任务和长江保护与湖泊开发专项督察交办神农架的1项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林区的22项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销号21个。四是强化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将反馈的四大类问题细化分解成18个任务,各责任单位积极行动推进整改,截止目前已整改完成9项。五是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稳步推进,将全省整改责任清单中涉及神农架的19项整改任务按照部门职责,分配到相应的责任单位,在充分征求各整改责任单位意见后,制定了《神农架林区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经政府常务会议、党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正式上报省委督察办并印发各整改责任单位。

  1.持续开展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遥感实地核查。与国家公园管理局共同开展保护区遥感实地核查,共完成53处保护区遥感疑似问题实地核查,发现需整改问题4处(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户7处、大九湖环湖公路小火车游客乘车点1处新建乘车亭和3 处更换停车亭屋顶覆盖物、鹿苑——梅花鹿驯养繁殖研究基地及鹿苑内梅花鹿饲料仓库、大九湖镇田祥才废品回收站),已制定整改措施并依法处置违法违规问题。

  2.积极组织配合“绿盾行动”市级交叉检查。配合宜昌市完成对我区“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台账中点位的现场核查工作,并牵头孝感市和天门市对十堰市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点位现场核查,已核查完毕。

  3.强力推动“绿盾”明显问题整改销号。已解决红岩沟采石场、国公坪砖厂、坪阡拐子洞拌和楼废品回收站等3处整改不彻底问题;神农顶星空帐篷、大九湖房车营地、核心区步游道、地脉湖等问题已达到预期整改效果,正在向林区人民政府申请核查验收。

  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林区党委政府从始至终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全力推进各项攻坚任务落实,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在2021年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良好”等次。

  1.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升级。积极推广利用清洁能源,通过发放天然气补贴和小水电代燃料补贴,鼓励城镇和乡村居民使用气能和电能等清洁能源,扎实推进工业公司提标改造,快速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二是强化机动车污染监管和治理,贯彻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修制度,落实机动车排放检验与强制维修(I/M)闭环监督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机动车平台监管。督促区内两家监测机构落实新检测验证的方法,加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管理,发布《神农架林区机动车排气遥感检测点位的公告》,对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尾气实施24小时实时自动监测,并进行实时采集,2021年累计监测机动车92317辆。四是加强各类扬尘污染管控。联合住建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全区范围内的建筑工地开展环境整改治理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建筑施工工地18个,出动人员57人次。五是结合实际修订完成《神农架林区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2.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印发《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废水处置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医疗废水处置监管工作台账。二是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水治理。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职责的通知》,明晰各方责任。三是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印发《关于逐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巩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成果。四是完成省控重点湖泊排污口排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省控重点湖泊排污口排查整治的通知》的要求,完成省控重点湖泊大九湖排污口排查工作。五是完成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完成《神农架林区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2020年神农架水质时间、空间达标率均和水环境承载力指数为100%。六是积极创先争优。申报大九湖美丽河湖案例,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核并推送申报国家美丽河湖案例。七是积极地推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积极与周边县市区对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事宜,与保康、兴山和房县分别签订流域补偿协议,正在与竹山和巴东沟通协议签订事宜,同时组织区内8个乡镇相互签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争取早日形成跨区域流域共保联治的新格局。八是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完成新华镇、宋洛乡、下谷乡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

  3.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一是按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要求,积极督促企业组织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第一阶段),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经核算,神农架林区2021年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二是根据《神农架林区2021年持续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和严格管控重点工作方案》,对全区9216亩受污染耕地开展安全利用并对1083亩耕地严格管控。经农业部门治理,2500亩耕地实施土壤调节剂和有机肥修复、6716亩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9216亩安全利用类耕地已完成全面修复,神农架林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三是按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排查我区“6+1”行业企业用地及生产的基本工艺涉及“6+1”行业类别的企业用地开发利用情况,经排查,我区目前无“6+1”重点行业地块,污染地块数量为0;四是经排查神农架林区无尾矿库与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无新增油田、尾矿库地块名单,无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等土壤重点监管行业企业;五是实施《地下水管理条例》,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保持神农架林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六是完成全区67个村农村环境整改治理任务、清零农村黑臭水体,保证神农架林区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七是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根据《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指导工作。

  (一)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保护能力持续提升。大力推进生态监测、修复,实施“增绿、改绿、覆绿”工程,完善具有神农架特色的林长制,修复山体21万平方米,恢复高山湿地4万余亩,完成森林抚育24万亩、造林绿化30余万亩,林木蓄积量增加464万立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1.12%,旗舰物种金丝猴增至1478只、种群增至10个。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执法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75条河湖划界确权工作。全力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组织并且开展6个专项提升行动,圆满完成禁捕水域“天网工程”建设。实施南河流域生态示范项目,推进小微水体整治。

  (二)推进“保护升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发布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完成城区养殖场“关、搬、转”、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2021年投入污染防治资金9308万元,污水收集管网、垃圾中转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深化试点创新,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率先成立鄂西渝东毗邻保护地联盟,实施神农架GEF项目,与国内29所高校、12家科研机构开展多领域课题合作研究,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与周边县市区对接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事宜,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保护协作管理体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成效显著,荣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十大项目奖,与4家国外公园、18家国内公园签订姊妹公园合作协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经验全省推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为全省提供范例。

  (四)持续深入开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省五级联创。一是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神农架林区于2013年启动生态区创建,2016年获得“省级生态区”命名。自启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考核评估以来,积极开展创建各项工作,分四轮收集全区相关单位的创建资料并编制技术报告,2021年10月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二是深入开展生态省五级联创工作,制定《神农架林区生态省建设年度工作方案》,组织专班现场核查生态村镇建设情况。目前,神农架林区8个乡镇,已有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创建率达到100%;辖区67个村,已有3个国家级生态村,57个省级生态村,省级及以上生态村创建率达到89%。自2015年湖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考核以来,林区连续七年获评优秀等次,是全省连续获评优秀次数最多的地区。三是开展“两山”实践创新活动,积极申报创建神农架林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强化项目带动,大力实施生态环保工程。为加强项目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支撑,稳步提升林区生态环境质量,为“三基地三区”和“两城一区”创建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基础,5次邀请省环科院专家来神农架林区指导项目谋划工作,在项目谋划上努力打破区域界线,统筹谋划,整体联动。目前《神农架林区7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已成功进入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库,《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南河流域生态缓冲带建设项目》《神农架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神农架林区堵河流域(红坪镇段)水生态修复工程》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核,生态环境部正在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组织专班积极谋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项目、大九湖湖泊水质提升项目和神农架林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定《神农架林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个环境管控单元,为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落地以及项目环评管理提供支撑。二是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限制新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建设,在全区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清查活动,2021年审批环评报告表8个,环评登记备案62个,所有审批项目及时抄送监察支队监管。三是强化备案项目的审查。每月对备案项目进行审核检查,防止擅自降低评价等级事件发生。四是积极开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质量、执行报告审核。2020年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提交率审核达100%,典型行业及别的行业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审核率达100%,10个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质量审核率达100%。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完成全区餐厨处理厂排污许可证审查核发工作。五是加强环境预案备案管理。对1家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实施预案备案。六是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完成2021年度全区危险废物申报工作。七是强化医疗废弃物产生、处置单位的监督检查。对人民医院、阳日、红坪卫生院等医疗废物处置站进行现场检查。推进医疗废物补短板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组织专家对全区医疗废物处置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进行审查。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利用省厅综合执法系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全年共抽取60家次公司进行监督检查,目前已完成检查51家现场检查任务,其他检查派发执法任务120家次,全年出动执法人员475人次;联合市场监管、商务局开展成品油、检验机构专项监督检查5次,共检查企业14家。二是强化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督执法。重点对具有较大环境风险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自主验收情况开展现场抽查。三是巩固和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果。将全区1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纳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回头看”专项执法行动范围,完成保护区划定和矢量图绘制,设置标识标牌、地理界标、安全防护网等保护的方法,未发现其它新增环境违法问题。每季度对8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和水源地水质监测,未发生饮用水安全事故。四是探索实施轻微违法免罚执法。按照《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2021 年版)的通知》要求,对2件轻微违法案件做出免于处罚决定。五是强化执法培训。组织全员参与省厅环境执法监督局组织的线上执法培训教育;选派执法人员热情参加线年湖北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获单位优秀组织奖,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得到逐步提升。六是加强环境普法引导。开展“送法入企”普法宣传和现场执法帮扶活动,带领企业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着力提升企业法治意识,解决企业环保难点问题。七是认认真真地对待群众信访。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件51件,其中:来信2件;来访3批,4人次;来电35件;受理网络站点平台信访11件,在办理环境信访件处理上做到迅速反映,及时调查处理,受理率、处理率、办结率和回复率均为100%。八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宣传。积极报送政务信息,共上报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信息86篇,其中:中国环境报采用1篇,湖北日报采用2篇,省生态环境厅官网采用43篇,省厅简报采用1篇,林区党委政府官网采用16篇,展现生态环境执法新形象。

  一是认真落实“正面清单”豁免规定。对“正面清单”中纳入环评豁免范围的10大类30小类行业项目,全部实行环评豁免,2021年,共豁免审批2项。二是积极推动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对“正面清单”中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范围的17大类、44小类建设项目,全部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三是进一步规范工作职责和程序,明确行政审批流程和所需资料,对审批流程进行提速,将原先的部分承诺件改为了即办件。四是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应用“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针对生态红线、项目建设、污染物排放等重点领域开展了专项检查,完成了监督数据、工作动态数据的录入工作。

  一是组织各乡镇和环委会成员单位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暨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用1个主会场和7个分会场将宣传活动做到全覆盖。二是为2020年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颁发聘书,逐渐增强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动2021年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推荐工作。三是启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志愿保护生态环境再出发”志愿者主题活动,宣传绿色生活方式,整治管理盲区卫生。四是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组织人大代表、省级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生态管护员、志愿者和群众代表等参观神农架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安排专人对处理流程和工艺进行讲解,增进社会公众对环保设施运行及处理技术的了解。五是制作“环保人之歌”宣传短视频,宣传神农架优美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环保工作剪影,倡议大家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六是在神农架林区综合行政执法骨干培训班上宣讲习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提升全民生态环保理念。七是开展送法入企活动,购买宣传手册,组织专班到重点企业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八是结合“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主题,与神农架林区各乡镇同步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邀请国家电网、环卫工人、青少年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多个团体现场参与,开展问卷调查、展牌讲解等活动。九是开展“生态环境讲解员”推荐活动,拍摄制作3条生态环境讲解小视频,并向省厅推荐。十是畅通投诉监督渠道,强化舆论处置,未出现负面舆情。

  2022年,林区生态环境局将在林区党委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省建设为统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主动服务“六稳”“六保”,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重点抓好以下任务:

  一是全面加强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始终从政治上认识、把握、检视、考量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在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高度;要强化理论武装,在学懂弄通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新提升;要突出政治建设,在推进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上有新改善;要坚持党建引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新进展;要严格执纪监督,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上有新成效;要做到统筹兼顾,在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上有新作为。

  二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稳经济、保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在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做好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扎实开展绿色示范和“两山”基地创建。

  三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实施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1+10+N”规划,推进流域系统治理,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源头防控和治理提升工作。

  四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积极地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

  五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安全利用管理,开展地下水污染治理试点,稳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

  六是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深化“十四五”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探索深化长江ECO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

  七是深入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严格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1+1+1+N”方案,强力推进集中整改攻坚,健全整改长效机制。

  八是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强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保障固废(危废)、尾矿库、核与辐射等领域环境安全。做好重点时期环境信访工作。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试点。

  九是全面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抓好政治思想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文明创建实效,完成意识形态、机要保密、综治、法治建设、统战、政务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国家安全、建议提案办理、网络安全、档案管理、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