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 聚力前行 浙江农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展示(二)

发表时间:2024-02-08 15:52:43 来源:媒体关注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营造“尊师重教、敬业爱生、教学相长、和谐互助”的导学文化,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了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评选活动,遴选了一批导学关系融洽、育人成效显著的优秀团队。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

  李永夫优秀导学团队现有15名成员,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2名,在读研究生12名,含博士2名。团队负责人李永夫教授,是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林业碳汇教师团队”核心成员,浙江省省级优秀教师,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PI,长期从事森林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及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中科院一区10篇,ESI热点论文2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以主要参加人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担任SCI期刊《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编委和责任编辑。

  团队学术氛围浓厚,注重以导师指引为原则,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学生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积极性。同时,团队也致力于营造协同共创的学术氛围,从始至终坚持团结、求真、创新等核心理念,不断推进团队的文化建设。李永夫教授担任学科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他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小组成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的引领下,多名学生获得过“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学生在试验设计,图表制作,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升,团队毕业研究生人均发表1篇SCI期刊论文。

  作为一名优秀导师,李永夫导师以“师德为先,学高为范”为宗旨,针对每位研究生设计特色育人方案,扬其长补其短,在学术科研与思想生活方面积极引导,成为众多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学科党支部书记,李永夫导师鼓励周家树同学热情参加各类活动,勇于承担奉献,提升党性修养,向党组织靠拢,目前该生已顺利成为正式党员。此外,李永夫导师认为,作为党员,在科研方面更不能松懈,因此鼓励周家树同学定期交流学术进展,传授科研经验,并资助他参加Meta分析和R语言分析等技能培训。李永夫老师还细心指导他英文论文写作,旨在开拓学生的学术科研视野,提高学生的专项科研技能,提升学生的学术产出能力。

  在李永夫导师的指导下,周家树同学目前以第一作者在《Catena》期刊上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在投SCI论文1篇。此外,在周家树同学处于选择就业还是读博的迷茫之际,李永夫老师多次与其谈心,开展心理疏导。在李永夫老师的积极引领下,周家树同学通过了硕博连读考核,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多次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校学生会优秀干部等荣誉与奖励。成为博士研究生后,周家树同学肩负起导学团队中师弟师妹们的科研领路人,他积极构筑内部读书报告、外部学术会议的“内外兼修”学术交流模式,并贯彻“一人一技,以老带新”的团队培养制度。小组成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并获得多项荣誉奖励,多位成员毕业后进入国企与事业单位就职。

  李永夫导师对小组成员的全方位指导和培养,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学术科研方面,都有着显著效果,为团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知、创新创造才能不断前进。我但愿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逐渐完备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上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和更高的成就。

  生物质微纳米功能材料导学团队成立于2013年,隶属于林业工程学科,至今包含2位教授、1位副教授、3位讲师,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省151第三层次人才2人,省高等学校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英才1人。导学团队聚焦生态领域,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绿色”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能力,打造一支竹“能”生态育人团队。至今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个,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各1项;培养硕士毕业生11名,其中2名考取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生13名;指导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材料科学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论文1篇,SCI一区top期刊论文8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苏研杯”第三届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国家级三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浙江省新材料设计大赛三等奖、研究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团队将聚焦生态育人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本研互助、激发学生自生动力的生态育人创新模式,力争实现优秀人才的可持续输送。

  该同学本科阶段为本校高分子专业学生,二年级时通过该团队对本科生创新创业课题帮扶的契机进入团队进行科研锻炼。在导师指导和研究生帮扶下,陶颖杰同学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继而在大四发表一篇SCI论文。之后,陶颖杰同学主动留在团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入选学生校长助理团。该生成为团队队长,成为小组成员的榜样。导师全力支持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科研创新创业实践和学科竞赛锻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陶颖杰同学的科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均得到非常明显提升。截止目前,他已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区top级期刊论文2篇,其中1篇ESI高被引论文。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国家级三等奖、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浙江省新材料设计大赛三等奖、浙江农林大学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但愿你们不仅要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更要重视个人综合素养的培养。学生阶段时间很短,要趁早做规划,积极主动,多思考,多交流,迎难而上,敢于突破自我束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