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根基”抓住“风向”

发表时间:2023-10-20 12:53:15 来源:bob手机版官网

  经济林树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开展系统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经济树种,许多经济树种还没有正真获得较全面的研究。同时,研究经费欠缺、研究意识较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林树种的基础研究进展。

  今年初,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北京林业大学申报的经济林专业进入教育部新增审批本科专业目录,从今年起开始招生。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经济林学科并入森林培育学科时隔22年之后,经济林本科专业重回高等院校。

  早在1958年,我国开始设立经济林学科和经济林专业。1997年经济林学科合并后,绝大多数高校停止招收经济林专业本科生,经济林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影响,难以满足经济林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如今,经济林学科发展现状如何?经济林专业为何重返高校?恢复招生后,经济林专业应把握哪些重点研究方向?对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相关专家。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最大的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粮食、果品和油料等各种类型的产品,而且还具备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与其它林种相比,经济林具有经济效益高、产业化前景好等特点,是林业“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得最好的一类林种。例如,油茶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同时又是优良的荒山荒地绿化树种,对维护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生态稳定性起及其重要的作用,兼具绿化环境、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效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李建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经济林在我国林业产业中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非常重大。“因此,经济林产业应该被提高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加以重视。而林业科研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为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科学技术基础,并将这些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20世纪50年代,中国林业科技工作人员开始大力开展经济林丰产栽培和良种选育的科学研究。1959年,原湖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大学本科经济林专业(时称特用经济林专业),标志着我国经济林学科的诞生。

  经济林学科由理论科学体系和技术科学体系组成。理论科学体系建立在现代生命科学和林业科学基础上,用以指导合理规划利用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应用技术科学体系,包括林业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三个方面,具体应用在经济林木的良种选育、丰产栽培、产品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

  李建安表示,加大经济林学科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积极地推进经济林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各类经济林产品的需要,充分的发挥经济林的“三大效益”。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开展了许多经济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工作,基本上摸清了全国主要经济树种的基因资源,建立了油茶、栗、枣、核桃等种质资源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谭晓风告诉《中国科学报》,近年来,由于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技术平台的建设,许多经济林种质资源相关信息得到整理、整合,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取得很大成效。长时间的资源保存和评价,筛选出一批优良种质资源,并为杂交育种等提供了基本素材。

  “关于经济林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评价,这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谭晓风表示,“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对其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而这部分我们做得还不够深入。”

  近年来,我国已培育出很多经济林种质新品种,也进行了相关产业化应用。然而,谭晓风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林新品种大多是通过常规育种培育,新技术育种很少。“品种不求数量多,要追求优质高产。这就要求我们在育种技术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我国经济林树种资源很丰富,但同时也有很大区别,因此,经济林树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谭晓风指出,目前开展系统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经济树种,许多经济树种还没有正真获得较全面的研究。

  此外,谭晓风认为,研究经费欠缺、研究意识较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林树种的基础研究进展。“特别是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研究总体相对落后,不利于经济林树种的进一步育种、栽培和利用,最终影响了经济效益。”

  近年来,针对一些主要的经济林树种,我国开展了相应的基因组研究。李建安表示,相关研究水平仍处于较基础层面,距离精准解析相差甚远。他希望国家科研资金能向此方向倾斜,加强经济林的基础研究,如经济树种cDNA文库构建、遗传图谱构建,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检测等,为良种选育“打好根基”。

  优质高效栽培是经济林栽培的目标之一。其是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采取对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经济林产品的优质化。

  李建安介绍,经济林树种的优质高效栽培重点围绕树体管理、土壤水肥管理、生长技术调控等方面,采取品种配置、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针对树种生长结实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建立综合的栽培技术体系。

  “毋庸置疑,优质高效栽培能大大的提升经济林树种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的质量。”李建安说。

  目前,我国经济林栽培主要按传统战略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谭晓风认为,在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同时,应加入现代化配套技术探讨研究,形成现代园艺化栽培技术体系。“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和无公害的标准,对先进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和改进,应用于经济林栽培,实现机械化、省力化高效栽培,来提升产业效率。”

  林业生产有很多技术环节,每个环节都关乎整个产业链的成败。李建安强调:“经济林生态经营涉及的技术领域很复杂,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仍旧很薄弱。从前我们多是按树种来做研究,忽略了森林ECO的打造。”

  因此,李建安提出,应建立以高校为首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支持经济林生态经济体系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从而逐步推动区域性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