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数字报刊

发表时间:2023-12-06 04:04:47 来源:BOB官方下载地址

  今年4月,亚太旅游协会在其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善行旅游”,这是在“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以及“可持续旅游”基础上的一个旅游新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旅游才是“善行旅游”,目前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的人对其并未达成共识。

  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善行旅游”项目启动仪式在全国50个低碳旅游示范区之一———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举行,这是该组织在旅游领域关于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的第一个项目,海南成为这一项目在国际上的首个合作伙伴。

  “善行旅游”项目在海南的启动意味着什么?人们非常容易就联想到另外两个曾在海南举行的启动仪式:1996年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年和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开幕式,这同时开启了海南甚至是中国休闲度假游和生态旅游的新时代。

  作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有责任、更有义务承担起探索“善行旅游”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这一个项目的产出能有助于海南继而是中国发展“负责任的旅游”。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慢慢的变成了目前发展最快和获利最多的产业之一。然而,随着这个产业蒸蒸日上而产生的问题是:旅游对环境能够造成的压力也日益严峻!

  在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善行旅游”项目在海南呀诺达景区的启动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辛格提出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旅游发展对当地没有带来一定的好处,又为何需要支持和发展旅游?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如哥斯达黎加建立“私人保护区”,加拿大更是早在1930年就率先制定《国家公园法》,肯尼亚则针对国家野生动物保护而采取禁猎政策,这些国家变成全球上对生态旅游最先的探索者。

  这种在保护中开发的旅游发展理念受到世界各国欢迎,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态旅游在国际上迎来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在美国,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并在随后建立起国家公园的一整套运行制度和管理规章;在澳大利亚,1994年推行生态旅游战略,开发出全国的生态旅游评价机构,并使其生态旅游发展变成全球的榜样。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生态旅游发展到全球,各地政府都为此制订了众多相关法律和政策。“善行旅游”项目专家组成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认为,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生态旅游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森林、野生动物、湿地、草地、岛屿等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地,发展生态旅游慢慢的变成为人们的共识。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是以保护环境和改善当地民众福祉的方式,在自然界进行的负责任的旅行。

  邹统钎认为,负责任的生态旅游是那些尽可能减小传统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促进当地居民文化完整的旅游项目。除了评价环境与文化因素外,生态旅游的另一部份是宣传循环利用,能量效率与水资源保护,以及为地方创造经济机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生态旅游理念引入中国,中国随后开始推广生态旅游活动、普及生态旅为,生态旅游规划也在中国流行起来。正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2009年1月1日,国家旅游局在亚龙湾启动“中国生态旅游年”,而海南则在成功发展滨海蓝色旅游的基础上,提出“蓝绿互动、蓝绿共赢”旅游发展新模式。在这一大背景下,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等一批以绿色旅游为特色的海南景区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受到国内外游客追捧。

  近年来,在生态旅游的发展基础上,在倡导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旅游界又先后提出“绿色旅游”、“低碳旅游”以及“可持续旅游”等概念。

  在善行旅游启动仪式上,辛格认为,“善行旅游”就是在“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以及“可持续旅游”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旅游新概念。最初由亚太旅游协会在今年4月的60周年成立大会上提出。然而,这个新兴的旅游概念所涉及的旅游管理者、经营者与消费者,尚未就其框架与内容达成共识。

  “鉴于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和中国旅游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们最终选择在中国海南岛正式立项启动‘善行旅游’项目。”辛格说,这一项目为此组建了由国内外科研单位及专业技术人员、旅游业专家与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计划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用时两年,联合旅业的管理者(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经营者、研究者和消费的人,共同就中国文化和旅游背景下的“善行旅游”这一理念进行探讨论证,制作善行旅游框架与资料包,形成可操作性的指南性文件及配套的宣传材料,作为中国旅游业界与旅行者的行动指南。其经验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组织等平台向全世界推广。

  究竟什么样的旅游才可以称得上“善行旅游”?12月3日下午,专家小组就此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卡尔加里大学终身荣誉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沃尔特认为,旅游是促进当地发展的一个工具,希望可以在可持续旅游、负责任旅游基础上,借助中国优秀的古典哲学,发展出令各方都能获益、满意的“善行旅游”。沃尔特认为,善行旅游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社区受益、革新经济、当地主导、多边主义、并具有包容性。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汪黎明认为,“善行旅游”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和消费方式,应该根植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代表将来旅游业发展趋势,在引领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同时也将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对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认知取向。

  邹统钎认为,善行旅游一方面继承发扬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概念,另一方面提升与拓展。从内容而言,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旅游更多关注生态环境,善行旅游不光关注生态环境,也关注文化的遗产;从形式而言,生态旅游以往更多侧重于生态旅游服务产品,而善行旅游更侧重于道德准则或行为准则,而非产品。

  专家们认为,如何有效地保护遗产、提升人的发展或许是“善行旅游”最迫切地需要解决的主体问题。正是基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主题确定为:“有效促进遗产保护和人的发展”。

  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会对观光客形成较为强大吸引力。作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据统计,中国现有29个世界级生态保护圈,24个世界地质公园,41处世界遗产。就世界遗产数量而言,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第三。近年来,这些生态保护圈、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地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这个现象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国大众旅游的规模同时也对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辛格认为,如果遗产地的规划或管理出现漏洞,旅游发展完全有可能对资源的保护带来风险而非益处,同时也非常有可能将当地社区排除在旅游受益人群之外。所以,“善行旅游”更为关注的是对遗产的保护,以及当地人、游客自身的发展。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认为,如果旅游能使旅游者及各方面参与因素都满意,实现共赢,旅游就上升为“善行旅游”,而21世纪的旅游应该上升为“善行旅游”,这是一种立足保护、实现和谐、推动发展的旅游,即需要促进对遗产的保护,促进人的发展。

  专家小组成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汎则倡导人们“带着灵魂去旅行”,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做一个负责任的旅游者!

  徐汎认为,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旅游者,需要做到十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熟悉旅游地历史、特点和文化;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寂静;在游览荒漠、森林或丛林等敏感ECO时,知道怎么样才能将可能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并且不会破坏生态系统;节约使用水和能源等自然资源;不乱扔垃圾;小心用火;消费代表当地文化的产品;让旅游活动使当地变得更卫生和美丽;不留下除了足迹以外的任何东西!